小橋
如果要在上海尋找威尼斯,就應該來到有“上海威尼斯”之稱的青浦朱家角。
一直覺得,這里的“放生橋”,仿佛與彼岸的嘆息橋心有靈犀。因為,嘆息橋是為生命的罪惡而發(fā)出的悠長嘆息,放生橋卻訴說了對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性的善良。
明隆慶年間,慈門寺僧性潮募款修建了一座石橋。眾僧常到橋下放生,漸漸地,漁人不再在橋下捕魚,村民也自愿掏錢買下魚、蝦,到橋下放生。于是,此橋便稱為放生橋,充滿了世人對善的贊許。仔細想來,江南的橋大多都有這樣美麗而善良的名字。隨意走過不知名的小橋,回首,往往會看到諸如“如意”、“瑞安”這樣的橋名。普通得似乎乏善可陳,然而卻時刻都在祝禱著一方百姓。
江南的橋,還總和風景聯(lián)系在一起。放生橋的青石臺階編織成碎步,將你送到橋的拱頂,放眼便是朱家角的全景。視野一開闊,風景的秀美婉約中便也帶有了一絲闊大。而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無形中也成了可以入夢的風景。
流水
意大利有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古時的江南也多有鹽商、米商。這并非“巧合”,而是拜兩地門前巷后的流水所賜。
在朱家角參觀大清郵政局。參觀結束,推開后門,眼前霍然就是曲折的水道,而腳下,便已經是碼頭了。一角停泊著的小船,是水鄉(xiāng)居民的“私家車”。解纜,輕劃,米、鹽、郵件等等,便通過這樣便利的水道網絡走向外面的世界。而此地的繁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江南水鄉(xiāng)河道縱橫,大多是順應原來的地理環(huán)境整理開挖的,縱橫相織,成了“十字”、“井字”的河街格局。千百年來,這里從未被水淹沒過。每每,鎮(zhèn)外汪洋一片,水鄉(xiāng)古鎮(zhèn)卻安然無恙。而現在,流水更多地承載了一葉葉扁舟和一縷縷委婉的吳歌,讓游客們在水上漂來漂去。落葉繽紛,撒滿河面,槳聲隱約,讓人沉醉,這才真正體味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樂趣。
人家
枕河人家總是前門臨街,后門臨河。然而,無論是門前還是門后路過,都能看到,在一個個窗臺和屋角,花兒開得正艷。
青石板路上,一扇扇虛掩著的門前,老婆婆們佝著背,一邊揀著籃里的菜,一邊交流著家長里短。門后,飯菜的香味已經慢慢地彌散開來,誘惑著我們的胃。也許是栗子肉粽吧,也許是箬葉燒肉吧,也許是……唯一能肯定的是,巧手媳婦們一定圍著灶頭忙得正歡呢。
徜徉在仿佛還活在從前的江南水鄉(xiāng),總不免想到自己的老家。曾經,老屋門前也有一條清清的小河,人們在這里淘米洗衣,看白鵝和水鴨互相嬉戲,父親還曾在這里學會了“狗刨式”。然而,忘記從什么時候開始了,河面漸漸飄零了花花綠綠的包裝袋,河堤布滿了隨手扔棄的垃圾。鴨、鵝可以悠游的范圍越來越小,最后只能被骯臟的河水“驅逐出境”。水,成了死水。
后來,推土機開來,將黑臭的小河填平,將老屋推倒。土地上造起了高樓大廈,煥然一新。而我,也只有在似曾相識的江南水鄉(xiāng),依稀回想起自己的老家。
朱家角鎮(zhèn)西濱淀山湖,宋元時形成集市,商業(yè)日盛,明萬歷年間,成為大鎮(zhèn)。民初商業(yè)鼎盛,“長街三里,店鋪千家”,為著名商市。199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文化名鎮(zhèn)”。
鎮(zhèn)內小橋流水,古意盎然。名園課植園,亭臺樓閣,曲徑回廊。建于明代的放生橋,五孔聯(lián)拱,是上海地區(qū)最古老的大石拱橋。
朱家角鎮(zhèn)旅游資源豐富,休閑設施聞名中外。古鎮(zhèn)區(qū)已開發(fā)開放了課植園、城隍廟、園津禪院、童天和藥號、放生橋、北大街、大清郵局、稻米鄉(xiāng)情館、上海遠古文化展示館、延藝堂等20多個景點。古鎮(zhèn)九條老街依水旁河,千余..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