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國內 > 正文
一、點燈棍與荊蒿子
爨底下村莊古代生火用火鐮,民國后用火柴。那時的火柴俗稱“洋取燈兒”。用火鐮或用“洋取燈兒”生火時,還常用“點燈棍”,“點燈棍兒”也叫火撲棍兒,是用一種俗稱“其凌抹棍兒”砸制的,“其凌抹棍兒”是一種落葉灌木,葉呈琵琶狀,開黃花,枝梢?guī)Т?木纖維細而易燃,人們將其割回,削去枝梢,砸劈成束狀,曬干備用。點火時用點燈棍兒將木柴點燃。點燈時用點燈棍放入灶中引著,再去點燈,即方便又節(jié)約火柴。晚上出門,也可用點燈棍照路。自從有了打火機,手電筒和電燈,火鐮沒人用了,“洋取燈兒”用得少了,點燈棍用得就更少了。
說起荊蒿子,其用途還真多,現(xiàn)在人們可能不覺得,在以前老百姓幾乎就離不開它。荊蒿子屬落葉灌木,葉子有長柄掌狀分裂,花小紫蘭色。它不在乎土質肥瘦,在山上、坡上、溝里,春發(fā)芽,夏開花,秋結籽,年復一年。
荊蒿子生命力極強,頭年被砍掉,第二年又能長到三四尺高,稱其為荊條,是編簍、編筐、編籠馱、編荊笆、編糧囤子的上好材料,蓋房子時可用來串連椽子。用帶葉的荊梢挽成小團兒,曬干后可用來熏蚊子,其味清香。荊蒿子的嫩枝條與荊葉,漚在水坑中,覆上土,可漚出上好的肥料。荊蒿籽可作牲口飼料,經(jīng)炒制也可用作肥料。荊梢子也是煤礦生產(chǎn)材料,煤礦巷道中立上坑木,別上杈木后,還要別入荊梢子。荊花的用途最具價值,每年夏至后,荊花蜜是最大也是最好的蜜源,養(yǎng)蜂戶每年的收入高低都取決于荊花蜜期的好壞。
爨底下村每家的墳頭上都栽有荊蒿子。人故去下葬后,必須刨一棵荊蒿子,栽在墳頭上,這是因為荊蒿子非常容易成活,更重要的是取其諧音,“凈好子”,祀盼后代兒孫成器成材。盡管墳頭上都栽上了“凈好子”,可是還有“敗家子”出現(xiàn)。由此看來美好愿望與現(xiàn)實總是有差距。
地震過后,成都到九寨溝的空中航線一直保持暢通。目前,成都-九寨溝每天兩航班,航空公司表示,會根據(jù)客流量大小及時調整航班。 |
7月29日,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核心區(qū)域九州景區(qū),在關閉300年后首次迎接游人。大批免費游客來到14組園林景區(qū)觀光 |
|||
海口做為海南的大型城市和商業(yè)中心,匯聚了全島各地的特色。主要特產(chǎn)分為海鮮類、熱帶水果類、飲品以及紀念品 |
羊城近日酷熱連連,市民感覺猶如身處火山之中。不過,或許很多老廣都不知道,廣州鬧市中真的藏著一座古火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