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有過這樣的描述:“無論城的真正面貌如何,無論厚厚的招牌下面隱藏著什么東西,你離開它的時候其實還不曾發(fā)現(xiàn)它!钡珡B門卻是一個看得見、聽得到,足以并且值得全身心去體驗的城市?吹靡姷氖秋L景,看不盡的也是風景。
即便是以時間區(qū)分的四季,廈門也有著各不相讓的美。春天赤桐的紅伴著新葉的綠;夏天鳳凰木把城市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秋天紫荊落英繽紛地把大街變得婉約;冬天三角梅或紫或紅或白地在冬陽中溫暖的舒展。
在看不盡的風景背后,是聽得到的廈門。不是車馬的喧嘩,不是人聲的鼎沸,而是久違的鳥叫聲,是環(huán)島路沿岸的濤聲,是老街銀發(fā)的老人們聊天時的閩南語,是戲臺上咿呀的古老的南音歌仔戲,更是鼓浪嶼小巷深幽的琴聲。而鼓浪嶼的名稱來歷,也因聲而得,更因鋼琴而聞名海外。2萬人口的小島,350 架鋼琴。差不多每5 個家庭就有一架鋼琴,一串鋼琴大師的名字就足以串起鼓浪嶼的歷史:許斐星、徐斐平、陳佐湟、殷承宗。而音樂,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每周的愛樂樂團音樂會,已儼然成為生活的習(xí)慣性選擇。
而回想最初,當傳教士們一手拿著圣經(jīng),一邊攜帶鋼琴踏上這座島嶼時,也許沒有人會知道就是那88 個黑白琴鍵,改變了一個島嶼和一個城市的生活。
一個城市的味道,往往是最終停留在記憶深處的東西。廈門的味道像極了街邊隨處可見的功夫茶桌,不需要太過隆重的儀式感,只需要時間。歷史的味道是在中。生活的味道是和海一樣,充滿了整個城市的細節(jié)。功夫茶,寫意了廈門的生活,小小的杯子,熟練的輪轉(zhuǎn),品著品著,一天就過去了,一年也就過去了。
安逸和悠閑,成就了廈門的城市性格,不慍不火,從容有致,這不就是海的性格嗎?因為是島,所以廈門又是包容的,在多元生活形態(tài)的碰撞里,每個人自得其樂;還因為是島,廈門也是封閉而自我的,沉緬于本城的小小世界里不愿醉醒。從自然的廈門,到生活的廈門,到藝術(shù)的廈門,這一路,就像一朵花在不斷綻放的過程。原來這個看似寧靜的島嶼為我們帶來了關(guān)于城市的另一種想象空間。
慢城廈門
居住在廈門這樣一個不大的島城,天時、地利與人和注定要讓居民們過上這樣閑散的日子:被海水環(huán)繞的廈門,天氣是好的,一年四季陽光燦爛。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有花開,處處皆風景;空氣也是好的,清新潔凈,走在街上仿佛能聞見花草香。廈門與生俱來的悠閑氣質(zhì)并不合適創(chuàng)業(yè)與奮斗。城市在中國地圖上偏安一角,居民們也甘于這樣緩慢而自在的生活,為人處事不激進也不低沉,溫和包容。中午也有足夠的時間會友,甚至回家睡個午覺。這樣的節(jié)奏大概與其他很多城市永遠不可能融合。
先飲一杯功夫茶吧,茶具不重要,是不是上好的鐵觀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茶的時間與心情。廈門人可謂把茶道中的閑散自得發(fā)揚到了極致:在老市區(qū)的中山路騎樓下到處可見茶桌仔,每戶人家必備茶具,生活在一杯釅釅的功夫茶里有了千般滋味。周末,約上親朋,到金榜山或是狐尾山坐下來,擺開茶具,既可以聊天敘舊,又可遠眺風景。有人打牌,有人下棋,呷幾口茶配(配茶的點心如鼓浪嶼餡餅、魚皮花生等),半日光陰容易打發(fā)。廈門的街頭巷尾還有許多茶館,消費亦不貴,一個包廂幾個小時幾十元或者上百元,幾泡茶,還搭配上幾色小點,這樣的下午愜意而舒坦。
咖啡館這幾年在廈門越開越多,除去原來的臺式咖啡館,現(xiàn)在的咖啡館多是躲在僻靜之處,湖邊草地,巷弄深處,老別墅小木屋,主人自己多是享受生活的人,開家咖啡館,娛己也娛人。
要去海邊?隨時可以。自己開車,甚至是花一元錢坐上環(huán)島的公共汽車,沿路是大海,沿路看風景。被叫作“彩虹路”的環(huán)島路是一個開放的大公園,窮人富人,不分階級,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快樂的方式。情人們喜歡租輛雙人自行車,在海邊慢慢騎,心里歡暢。中秋夜里可以來賞月,看和對岸的金門共放煙花……
慢城坐標
還可以去鼓浪嶼——香港有個著名的天星渡輪,往返于港九之間,有百年歷史。而廈門的廈鼓渡輪就是最便宜的海港之旅,使人覺得生活在廈門,還可以擁有一種容易得到的快樂。只需花少少的錢,便能離開這岸的喧鬧,到對岸的安寧世界去。在島上安靜的小巷子里走走停停,聽聽或遠或近傳來的悠揚鋼琴聲,那真是一種最放松的享受。還可以進到繁華逝去后的別墅洋樓里,懷想一下故人故事。天氣好就可以下海游泳,也可以只在海灘上靜靜坐著,又或是可以去教堂聽聽唱詩……
閩南人信佛,因此千年古剎南普陀終日香火鼎盛。初一十五要燒炷香,祈神拜佛。梵音頌經(jīng),飄飄仙樂。再登上五老峰,俯瞰廈門市景。也可以只在寺院門前的放生池邊坐坐,買來南普陀的素餅喂喂魚和老烏龜。夏天的時候,滿池子蓮花盛放,綠葉亭亭,秋來也有殘荷韻味可以欣賞。約朋友小聚不必提前幾小時出門,可以慢悠悠、從容容地去。機場、火車站都距離不遠,即使演出幾次驚險記,也終究沒有誤過航班與火車。
許多人來到廈門便不想離開,許多人離開了廈門還時常想念,只有在廈門生活過的人,才懂得慢慢生活的美好,不急不躁,可進可退,這也是一門生活的學(xué)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