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庭漫步,品味著朱自清筆下的揚州:“傍晚回來,在暮靄朦朧中上了岸,將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著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寧門走回家中。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 那一句詩了。”
因為深度游,所以這次竟然還不遺余力地去了很少有游客去的普哈丁園、沒有開花的瓊花觀,(門票都是5元/人,淡季看門的心情一好,都不用門票了)一樣的道理,事先做點功課,很普通的地方,也是有故事的地方。
揚州的美食:
到揚州,就把減肥計劃推遲吧,拒絕美食,揚州的樂趣就減了大半。雖然一直在和身上那些多余的肉肉做斗爭,但和人相處,看見朋友圈里的大胃王們還是異常親切,總以為連美食都沒有興趣的人,一定特別無趣,自然也沒有辦法引為知己,把酒才能言歡,吃肉才能交友!一般在揚州的行程都在兩天左右,我的美食路線如下:
第一天中午到達(dá):直奔老富春(廣陵區(qū)得勝橋35號),國慶路旁的一條小巷子里,雖然完全商業(yè)化的經(jīng)營,賣著流水線生產(chǎn)的點心套餐,但是畢竟是1885年的老店,點個20元每人的套餐,兩三個包子,蒸餃,還有甜的嚇了我一跳的翡翠燒賣,點上一杯號稱一壺水煮三省茶的“魁龍珠”。在一片旅行團的喧嘩中,安撫心境,細(xì)細(xì)品味,還是能夠找到一絲百年富春留下的美味,推薦再點一個肴肉,賣相一般,但在各個餐廳連吃數(shù)頓各種滋味的肴肉后,才發(fā)現(xiàn)了富春的平淡見功夫。
晚上到食為天(維揚區(qū)史可法路20號,近梅嶺東路),住在四望亭路上的漢庭,非常方便,還是五元的三輪到達(dá)。非常陳舊的門臉,國營店的做派,LG已經(jīng)準(zhǔn)備轉(zhuǎn)身撤離了,想著攜程上的好評,硬是拉著他坐了下來,這一坐,才發(fā)現(xiàn)原來差點錯失了一個好地方啊。點的肯定不外乎揚州的特色啦:拆燴鰱魚頭、清燉獅子頭(號稱揚州三頭的另一個菜是扒燒豬頭,還是免了吧)、大煮干絲、揚州炒飯。非常傳統(tǒng)的口味,裝盤樸實但味道卻是絲絲入扣。值得推薦的是魚頭。醬汁飽滿紅潤,輕輕下箸,魚肉即刻骨肉分離,裹著醬汁入口,非常溫潤充實的口感,絕非川菜那樣以辣味達(dá)到?jīng)_擊口腔的作用,而是恰到好處的咸甜鮮香。揚州炒飯是很容易炒得油膩的,不過這里的炒飯卻是松軟干爽,蛋液包裹著飯粒,一看就是火候掌握得非常好,一家三口飽食而歸。
值得一提的是路邊到處都有揚州老鵝的小攤,只要看當(dāng)?shù)厝司奂臄偽唬涂梢陨锨百I上一份,鹽水煮的鵝肉,拌上蔥姜蒜末,澆上泛著黃油透著濃香的湯料,又情不自禁加上了一頓晚上的宵夜了。
第二天一早到了冶春茶社(廣陵區(qū)豐樂下街10號花鳥市場旁),這家茶社是現(xiàn)在最值得一去的揚州點心的代表。如果沒有寬裕的時間,一定要棄富春選這里。這是個運河邊上的仿古建筑,雖然也是人流如織,但好環(huán)境加上好味道,當(dāng)然不能錯過。冶春現(xiàn)在已經(jīng)取消了套餐,可以零點,不過吃過富春后一定要注意,冶春早上的包子個頭比富春大整整一圈(有朋友晚上來吃炒菜,點的包子就恢復(fù)小身材了)。千萬要注意之間包子個頭的差別,我們就是最終不得不打包了一大袋包子回家了。看看我們的點單吧,怎會不打包!三丁包、蟹粉湯包、干菜包、豆沙包、蒸餃、燒賣。此外推薦吃燙干絲。昨天的大煮干絲,貴在湯好,濃濃的鮮湯把干絲的豆腥味壓下去,包裹住,讓食客欲罷不能。而燙干絲是反其道而行,醬油、麻油、姜絲墊底,開水一汆,就是要讓干絲的原味溢出來,這一燙和一拌的功夫恨是能看得出廚師的水平。從這一點上來看,冶春做的很是不錯。來揚州前,一定看看朱自清筆下的揚州,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少了穿流叫賣的小販,但在冶春,還是可以買張報紙,沏上清茶,怡然享受一下?lián)P州市井的隨意和滿足。
中午建議小饕們還沒有吃膩的話,可以繼續(xù)前往揚州三春的最后一家:共和春。也是百年老店,但共和春因為幾乎完全面向揚州本地人,甚少游客追捧,所以不但門臉變成了永和豆?jié){類似的快餐摸樣,連點餐也是自己在收銀臺前看著價目表直接買單,再憑小票自己去窗口拿,徹底摒棄情調(diào)直入主題。在揚州有多家連鎖店,我們?nèi)サ氖请x老富春不遠(yuǎn)的那家。這兩天吃多了包子,這時可以嘗嘗餃面。餃面,其實是餛飩面,但和廣東的餛飩面大不相同,是用醬油湯打底,面條結(jié)實,湯色黑亮,餛飩非常小,但數(shù)量有近十個,滿滿一碗,口味重而咸,非常北方的味道。如果習(xí)慣了廣式的清淡,一時會接受不了,但當(dāng)?shù)厝耸欠浅F眠@個味道的,點擊率很高。
蘇中門戶,園林城市。歷史上“富甲天下”的揚州城,地處江蘇省中部,東與泰州市交界,東北與鹽城市交界,西南與南京市、西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臨長江,與鎮(zhèn)江隔江相望,北與淮安市毗鄰;中有縱貫?zāi)媳钡?.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