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集市的過往記憶
從唐朝到民國,無數(shù)大馬幫浩浩蕩蕩走過寺登街,讓沙溪在歷史上至少繁華興盛了1200多年。然而當興教寺前,那盞當年由鎮(zhèn)子上家家戶戶輪流點燃,永不熄滅的“天燈”在某個毫不引人注意的早晨悄然熄滅時,曾經(jīng)馬幫晝夜不停經(jīng)過的街市,曾經(jīng)商賈云集熱鬧非凡的寺登街,突然沒有了繁華與喧鬧,只留下空蕩蕩的街巷和深宅大院,在夕陽中咀嚼著曾有的光輝歲月。
沙溪的衰落,始于214國道的通車。1952年修通的214國道,從山的另一邊過去了。此后隨著公路交通的不斷發(fā)展,沙溪這座茶馬古道上最熱鬧的集市,大馬幫進入滇西北的最后精神驛站,逐漸沉寂下來。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沙溪古鎮(zhèn),其實指的是寺登街。彎彎曲曲的黑惠江從寺登街的東南邊緩緩流過,始建于明代的玉津橋,至今仍矗立在黑惠江上發(fā)揮著余熱。當年,這座橋是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從大理方向遠遠而來的馬幫,過玉津橋沿古道前行百來米后,進入被當?shù)厝朔Q之為“街子門”的東寨門,再穿過一條狹窄淺短的小巷就來到寺登街。再前行,就進入到麗江、迪慶,然后是西藏。東寨門并不精致,也缺少幾分氣勢,只是一座用土坯壘起的,僅容兩匹馬同時經(jīng)過的拱形寨門而已。但這座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的老寨門,是寺登街以往三座寨門中唯一被保留下來的一座,至今還在向人們展示著茶馬古道集市城門的典型樣式。
大約到元末明初,寺登街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了。當然,那時的寺登街還叫“南塘”。到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四方街上修建起興教寺,“南塘”這一地名也就逐漸演變成“漢白合璧”的“寺登街”。“寺”當然是指興教寺,“登”是白族語,意思是地方。清嘉慶年間,在興教寺對面又修建起了宏偉的帶有戲臺的魁星閣。于是,一個布局嚴謹、結(jié)構(gòu)合理,集寺廟、古戲臺、商鋪、馬店、古巷道、寨門于一身,既有市場功能又有生活功能的茶馬古集市,就完整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當我站在太陽余暉中的四方街上時,空曠的街面上人影寂寂。這是一條比麗江四方街至少大兩倍的古街,是當年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古時南來北往的馬幫和客商在沙溪商貿(mào)交易的地方,曾經(jīng)擁擠過嘈雜過。而如今,呈現(xiàn)給我們的卻是異樣的冷清以至落魄,只有高聳的古戲臺還在昭示著寺登街曾經(jīng)的繁盛。
據(jù)當?shù)氐睦先酥v,其實就在四五十年前,這里的集市也還是熱鬧非凡的,“每隔三天就有一個街市,街市的時候,除了各地馬幫將帶來的貨物擺滿一街外,還有各路戲班的歌舞戲劇表演。那時賣貨的,采貨的,小食攤子,雜耍圈子,人聲鼎沸,騾馬嘶鳴……把這四方街堵得是水泄不通!钡@一切現(xiàn)在都成了過眼煙云,暮色籠罩著繁榮過后冷清的古街,面對古戲臺,面對蒼老的商鋪,濃濃的歷史滄桑感涌上心頭。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