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
云南的地方特色小吃很多,過橋米線在其中最具傳說性和最具操作性。僅那浩浩蕩蕩擺出了一桌子的小碟里的輔料,就讓從來沒見過這陣勢的人目瞪口呆。在北京似乎已經(jīng)沒有這么孤陋寡聞的人了,大部分吃米線的人都知道過橋米線的典故由來,更熟悉的人會津津樂道出云南過橋米線的正宗發(fā)源地——蒙自。據(jù)說是由蒙自的彝族人發(fā)明,先在蒙自傳開,后又傳至昆明,直至現(xiàn)在全國各地都有它的影子。米線之所以叫米線是因為它比米粉更細,如線,而米粉一般較粗,本質(zhì)上兩者一樣。
吃蒙自米線,必談雞湯。所有過橋米線都不能跳過雞湯這一環(huán)節(jié)。一碗滾燙的雞湯,就是把一桌生輔料催熟的重要因素。雞湯不能涼得過快,所以一般都會選用壁厚的瓦罐來保溫,很多過橋米線的雞湯的湯面上都漂有一層雞油,這樣更利于保溫,喝湯時卻比較糾結(jié)。輔料一般分為菜盤、生肉盤、熟肉盤三種。菜盤包括韭菜、蔥、香菜、豆芽、豌豆泥、姜末、草芽、豆腐片、菊花等;生肉盤包括瘦肉片、魚片、鵪鶉蛋等;熟肉盤只有香酥與油炸肉兩種。雞湯內(nèi)投放佐料的順序需要注意:必須先放生肉盤內(nèi)輔料,再放菜盤內(nèi)輔料,后放熟肉盤輔料,最后倒入煮熟的米線。這是因為雞湯雖然有表層的一層油保溫,但熱度仍然有限,所以先以放入生食為主。
得勝橋云南蒙自過橋米線位于西單商場北不遠,進門處小橋流水郁郁蔥蔥,視覺上如同春天。
這里以米線為主,以云南菜品為輔,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技法結(jié)合,有很獨家的品種。
品種:以金牌菊花過橋米線、鮮之皇過橋米線為主要原創(chuàng)特色,另有其他常規(guī)米線數(shù)十種。
特點:雞湯碗用砂鍋保溫,比其他過橋米線店為簡化程序使用瓷碗要更精致。砂鍋更利于保溫,所以可以少雞油,不必擔心過油,大可饕餮雞湯。米線在一人一份的前提下,可以無限加續(xù)。
口感:多種輔料自然帶來豐富的口感,宣威火腿片和云南特色油雞縱都是重頭戲。
價格:金牌菊花過橋米線88元。其他12元起。
特色獨創(chuàng)金牌菊花過橋米線,輔料林林總總差不多有20多種,如果食量不大,足夠兩個人吃。輔料包括:宣威火腿片、蜂蛹、香草中肉棒、鮮魚片、鮮雞肉片、鮮里脊肉片、午餐肉、肚片、香酥、鵪鶉蛋、基圍蝦、海參、魷魚卷、蟹柳、銀耳、豆腐片、相思菜、香菜、香蔥、騰沖酸鹽菜、酸角糕、油雞縱、地參、鮮菊花,另配有云南特色汽鍋雞一盅,涼菜版納野小筍一碟,飲料:大理木瓜水一杯。
其中金菊花入鍋很有視覺美感,特別清香,讓人愉悅。宣威火腿,和浙江金華火腿齊名,有獨特香味。制作工藝比較繁復,對溫度和肉質(zhì)選擇都有講究,一定是選用肉質(zhì)很瘦的豬前腿,經(jīng)過腌制、風干幾個月才得成,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特色汽鍋雞是云南很火的名品,雞是北京周邊搜羅來的農(nóng)家土雞,加入名貴藥材天麻、三七、西洋參,數(shù)小時慢火蒸,使蒸汽經(jīng)過汽鍋蓋凝結(jié)成水再落入鍋內(nèi),成為雞湯。雞塊清鮮,肉骨分離,雞湯潤肺、補腎。另有治療冠心病、貧血虛弱的好效果。
西城區(qū)西四南大街28號(6601 9633)
廣西米粉
廣西桂林米粉在北京的米粉界已經(jīng)形成相當?shù)膭萘,大多都是小餐廳制勝。幾張小桌子,一到中午就坐不下,往往需要排隊等位,品種一般有牛腩粉、鹵肉粉、牛丸粉等十多種,另有廣西地方特色小菜酸筍、酸豆角、鹵蛋來搭配共食。在廣西本省,不同地方還各自有自己的米粉,南寧老友粉、邕寧生榨粉、賓陽酸粉、桂林酸辣粉、柳州螺螄粉、玉林牛腩粉、桂平羅秀米粉、北海海鮮粉、欽州豬腳粉、百色羊肉粉、梧州牛雜粉等很多品種,如果要全吃一遍,怎么也要在廣西住上幾年。北京的廣西米粉店分類沒有如此這般具體,一般都統(tǒng)稱為桂林米粉。
位于西城區(qū)六部口胡同里的甲天下食府,名字取自“桂林山水甲天下”,帶有濃重廣西色彩。餐廳在六部口胡同已盤踞十年有余,環(huán)境十分陳舊,有上世紀80年代氣息,但菜品十分地道。大廚是正宗廣西人,除了烹飪正宗的廣西菜,還能做出傳統(tǒng)的原汁原味的廣西米粉。
品種:酸辣粉、牛腩粉、鹵米粉、老友粉等。
特點:傳統(tǒng)、地道。和在桂林街頭吃的差別不大。酸辣粉里面有正宗的桂林酸筍。牛腩粉的牛腩幾乎比粉還多。鹵米粉不直接放辣,是拌制。老友粉必放香蔥、黃豆。
口感:紅油重,香而微辣。
價格:6元以上,10元以內(nèi)。
桂林酸辣粉端上來一份是1兩制,這和廣西本地的米粉店的按兩算價格的計量方法保持一致。普普通通的白瓷碗,透出瓷實和樸實。油乎乎的一碗,看著很香。上漂肉丁、酸筍、泡椒、油麥菜,廣西大廚特地解釋說配菜不一定非油麥不可,其他油菜之類的綠葉時蔬均可搭配。紅油味道很重,吃油麥菜的時候都會滴將下來?诟兴坪鯖]有特別的酸和辣,酸的味道還來源于酸筍——味道很特別,不是常規(guī)的酸,酸而微餿,但越吃越好吃,非常開胃的小菜。必點的配菜就是酸筍,很多吃素的廣西米粉達人就是靠酸筍來搭配米粉。
老友粉一說起源南寧,一說來自柳州。名字很有親切感。故事自然是老朋友之間的親密感情引發(fā)了這種做法的米粉。和酸辣粉相比,從配料上多了香蔥和黃豆,有了小粒的黃豆,口感上更香了一些。其他和酸辣粉大致相同,只是少了些酸,酸筍自然還是必不可少的。
桂林鹵米粉是拌食,據(jù)說沿用了最正宗的桂林做法。配牛肉、酸豆角、黃豆,是不喜歡吃辣的人的福音。
牛腩粉居然和別家桂林米粉的視覺上大相徑庭。沒有過多湯水,沒有酸筍。牛腩、酸豆角、香蔥、黃豆蓋上,特征是牛腩放得足夠多,讓人很欣慰。
西城區(qū)六部口胡同19號,近西絨線胡同(6606 5655)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