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制作風箏“不差錢”
在邢大姐家自制的風箏展室外墻上,一幅幅圖畫形態(tài)各異,生動再現著鄉(xiāng)村放飛風箏的種種情趣,半空中的一個紅色布條風箏也在迎風招展。
展室里,邢大姐正在為將要到來的風箏節(jié)趕制成品,手工制作的各種風箏掛滿了墻壁,從沙燕到蜻蜓、蝴蝶、金魚,個個色彩艷麗、制作精美。她還親自給我們展示了制作風箏的工序。
邢大姐說,總有一些游客想看看風箏制作的全過程,有些好奇心強的,甚至還想親自體驗一下,于是索性就建這么一個展室,既是自己的“生產車間”,又能滿足游客們的好奇心。閑暇之際,滿屋子花花綠綠的漂亮風箏擺在那兒,自己看著也覺得舒心。
現在村里的十幾個專業(yè)制作戶中,風箏制作成了主業(yè)。絲綢做的大蜻蜓、大金魚風箏,一個賣個四五百塊錢并不難,紙做的沙燕一類的風箏也能賣百八十塊。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工藝的“含金量”,邢大姐她們還會經常到城區(qū)去,讓玩具協(xié)會的風箏大師給自己上上課,讓自己做出來的風箏更具藝術價值。
除了做風箏,邢大姐空閑時間還會搞點十字繡、養(yǎng)點盆花,“雖然不再種地了,倒也不差錢。”村民們笑著說。
專業(yè)的風箏放飛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南溝的風箏究竟做得怎么樣,牽出去到專業(yè)放飛區(qū)遛遛才見分曉。
這個號稱“北京獨一無二的風箏專業(yè)放飛場”占地13畝,長長的跑道和開闊的場地,絕對是郊游時放飛風箏的理想之地。在拂面的春風中,邢大姐手中的大金魚隨著手指的拉扯和線盤轉動,開始在半空飄飛,兩只用竹片烤制的眼珠子,迎著風骨碌碌地轉個不停。那種活靈活現的樣子,惹得邢大姐的小女兒也躍躍欲試。
鎮(zhèn)旅游辦的王志剛說,這里的風箏節(jié)將在4月上旬開始,再加上南溝村成千畝的杏花即將一齊綻放,到時,“風箏杏花村”就真的名副其實了。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