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fā)前我們在根河買了很多酒、羊排和蔬菜,把后備箱裝得滿滿的準備送給山上的人家。女主人看到我們這些客人趕忙張羅著去做飯。獵民點的帳篷不是傳統(tǒng)的撮羅子,只有夏天他們才住傳統(tǒng)的撮羅子。鄂溫克人喜歡住在撮羅子里,因為夜晚在撮羅子里能夠從頂部看到星星和月亮,與自然同棲共眠,能讓他們感覺安心。冬天,他們住的是政府發(fā)的軍用棉帳篷,帳篷搭在密林中的空地上,遠遠就能聞到鹿奶的清香。不到20平方米的帳篷里,中央是座銹跡斑斑的鐵皮火爐,干枯的棒柴熊熊地燃燒著,爐上的鋁壺里正煮著鹿奶。火爐兩側(cè)和背面各擺著一張用樹樁支起來的木板床,床上墊著獸皮或棉褥子帳篷門的兩側(cè)掛著肉干,有鹿肉、狍子肉,地上擺著已經(jīng)開始發(fā)黃的黃瓜和白菜,幾個剛烤好的列巴放在一個滿是凹痕的臉盆里。里邊除了生活設(shè)施外,還有電視和衛(wèi)星接收器,電視和照明用電是靠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用蓄電池儲存的。冬天,獵民點的生活艱苦而單調(diào),男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伐木和取冰,女人則是照看帳篷、準備飯菜。一頂帳篷一天需要燒掉兩棵樹,獵民點上的飲水是用雪橇從一公里外結(jié)冰的河里拉回來的冰塊。
鄂溫克女作家坤特勒曾這樣介紹自己的民族在歷史上的大遷徙:“使鹿鄂溫克是300年前從俄羅斯過來的,我們從貝加爾湖邊的苔原地帶出發(fā),一邊打獵一邊趕著馴鹿,沿著肯特山的陰影來到大興安嶺,來到額爾古納的河畔。” 如今,這個人口不足2000人的古老民族又完成了最后一次遷徙,由游牧轉(zhuǎn)為定居。但不管走多遠,不管生活在哪里,這個古老的使鹿部落依然放不下對大山的眷戀。離開的那天,夕陽如血,敖魯古雅河一片銀白,在后視鏡中,漸行漸遠,然而敖魯古雅人的故事依然流淌在歲月的長河中,猶如我們輪下不斷展開的旅程,永遠向前,不曾停歇。
相關(guān)閱讀:自駕探訪最后使鹿部落(組圖)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