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一直以來對少林寺的了解,僅僅是來自于1982年的那部電影,盡管那個時候的我還沒有出生,但記憶中自己小時候總是能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經(jīng)典的片子,和鄭緒嵐這首幽幽的《牧羊曲》。我是個喜歡吹口哨的女孩,一路上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憧憬,口里重復的吹著這個曲子,或許是想給自己營造更多的少林氛圍吧。當然女孩吹口哨一直遭到家人的反對,總是會和壞分子、不好的符號聯(lián)系在一起,不過一貫以淑女范兒示人的我相信正義的人還是能分辨的出曲直的。
一路興奮的來到登封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口哨的配樂實在多余,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武術(shù)學校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不用訴說的少林形象,山里莊外的《牧羊曲》更是此起彼伏,蕩氣回腸在這群山環(huán)繞的山谷之間。去往少林寺的路上總能看到孩子們一隊一隊的喊號習武,于是腦子里不免產(chǎn)生個問號,不知是不是當?shù)氐暮⒆訌男〉慕逃荚谖湫g(shù)學校中度過?當然,這是個無從考證的問題。
當你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愈加清靜,唯有這首曲子依然如裊裊炊煙般縈繞在耳際時,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經(jīng)來到了少室山腳下,佛祖身旁。以往景區(qū)密密麻麻,扎扎哄哄的游人此時此地似乎也都被佛門清凈所感染;少室山的秋色充滿著夢幻與文化,火紅的楓葉、金黃的銀杏樹,嫩綠的楊柳…等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植被拼湊在一起,沒有格外華麗的辭藻來形容它了,只能說是美的一塌糊涂,不知這個詞你是否滿意?
少林寺的美是不容紛爭的,但不得不提的是,過度的商業(yè)運作幾乎超過了我之前所去過的大多景區(qū);每走幾步都會有人張羅著要不要拍照留念,即便是我們一行五人人手一臺單反的情況下,依然會遇到無法施展的時候;似乎那景色仿佛就是賺錢的專用,你可以不花這份錢,也可以不用我的相機照,但你也不能用你的相機拍這個地盤上的景兒。似乎聽起來有些荒謬不合邏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會有這樣說不通的理兒呢?
沿著綠樹成蔭的小石路向上前行,赫然置身于一列列輕松綠柏之間時,眼前便是少林寺,紅墻灰瓦,黑匾金字;邁步跨入山門那一刻,你可曾知道在這里,時空已經(jīng)穿越了1500年之久,這座寺廟是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堅、曇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zhàn)中,立下漢馬功勞,得到了李唐統(tǒng)治者的贊譽和封賞。在此期間,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fā)展極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稱,少林功夫也從此美名遠揚。明代達到鼎盛。在民國亂世期間,大多建筑被燒毀,現(xiàn)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而修復重建的。從北魏到唐宋元明清,從民國到今天,這座少林寺承載了太多歷史變革和文化洗禮;滄海桑田,斗轉(zhuǎn)星移過后不知我們這些后世子孫能否想象得到它的時空影像應該是一副怎樣的畫卷,又是何等的悲壯可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