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長長的林蔭甬道,我們來到“江天禪寺”大門前,只見殿樓雄偉,寺匾高懸,門開三孔,門隔之間的黃色墻面上,分別寫著“東晉古剎”四個大字,古樸蒼勁,充滿禪意。寺前廣場,門庭若市,人頭攢動。一只槽狀香爐前,燒香燃燭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如果猜得不錯的話,想必這就是當(dāng)年法海從方丈內(nèi)趕將出來,高聲叫住小乙相公的地方吧?
踏進寺門,便到了大雄寶殿,無非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菩薩觀音,金剛羅漢,與別處大同小異。出殿往上便見天王殿、藏經(jīng)樓等一班格式化建筑,我們都見得多了,不覺有些索然。再往上就要離開山根殿宇,穿過紫竹林,去到七峰亭、妙高臺、楞伽臺等裙綴山腰的景點了。聽說,那些才是古剎建筑的神來之筆。
正當(dāng)我們高興此游漸入佳境時,卻不料出了問題。通往山腰山頂?shù)膬傻辣亟?jīng)之門,統(tǒng)統(tǒng)被人把住。只見許多游客轉(zhuǎn)身而出,滿臉怒氣,拂袖而去。我們好不詫異!一打聽,原來還得再買一回票!許多游客憤憤地告訴我們,先前那價錢咬手的大幾十元門票,實質(zhì)上只不過是買了塊“江天禪寺”的牌子哄哄眼睛而已。至于大家想看的那些特色景點,即金山寺最具魅力的那部分,如圍繞山頂?shù)牧粲耖w、大小觀音閣,聳立山巔的江天一覽亭、慈壽塔,以及法海洞,包括登上慈壽塔頂環(huán)眺四野,看大江洶涌而去,聽濤聲經(jīng)久不息,想白娘子心急如焚,駕一葉小舟飛馳而來的種種感受,那就對不起了,不再加碼掏銀子,就休想沾邊!我們不禁瞠目結(jié)舌,百思而不得其解。舉凡思維正常的人都會考慮:既如此,何不早說?不就是多要幾個錢嗎!千里迢迢來到此地,一了夙愿,難道還會在乎多加幾文?理應(yīng)得到尊重的,卻被如此地蒙在鼓里,牽著鼻子一截截朝前哄,作為人,他們的尊嚴又何在?如此“巧妙”地公然剝奪“上帝”們的知情權(quán),又何異于“忽悠” 他們拿辛苦錢來打水漂?莫非佛祖、觀音也“一切向錢看”,專一好搜刮?佛門“度一切苦厄”的豪言,也象某些紅塵大員樣,只是寫在墻上,掛在嘴皮子上?……如此一路想下來,一種受騙上當(dāng),心靈被愚弄,情感被糟蹋的感覺不可能不油然而生。金山寺的做法顯然有些過分,這就難怪游客們要動怒了。
我隱約記得,類似情形早年曾在游故宮時遇到過,不過與這金山寺卻大相徑庭。故宮里景點極多,一時半會誰也游不過來。因此人家一開始就在售票處說清楚了:為解決景點門票捆綁銷售問題,故宮針對不同游客的需求,將景點門票拆分銷售,以避免強制游覽,造成游資浪費,加重游客不必要的經(jīng)濟負擔(dān),因而紫禁城有些景點可以單獨買票。很顯然人家這是善舉,是為游客著想,是對“上帝”的尊重,而眼下金山寺的情形顯然跟那不可同日而語。為什么金山寺就不知道學(xué)學(xué)人家故宮,偏要耍這種明明對游客感情會有傷害的套路呢?這不禁令人想起當(dāng)年鄭板橋游金山寺時發(fā)生的故事。
這故事流傳頗廣,說的是當(dāng)年鄭板橋到金山寺游覽,寺里管接待的“公關(guān)”和尚見他貌不驚人,衣不光鮮,以為他不過是個普通的游客,便漫不經(jīng)心地隨口說了聲:“坐,茶!彪S后,那和尚又見他氣度不凡,且分外仔細地觀賞墻壁的字畫,心想此人大概不是一般的游客,就又改口,稍微客氣地招呼說:“請坐,泡茶!辈⑸锨罢埥绦彰。當(dāng)“公關(guān)”和尚得知他便是當(dāng)今大名鼎鼎的書畫家鄭板橋時,連忙張開笑臉,畢恭畢敬地逢迎說:“請上坐!泡好茶!”當(dāng)鄭板橋游畢,欲告辭離去時,和尚趕緊拿出早已悄然備就的筆墨硯紙,誠惶誠恐地央求“鄭大人”題字。鄭板橋也不推辭,含著微笑提起筆來,在那和尚躬身展開的紙上一揮而就,寫下兩行字:
坐,請坐,請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鄭板橋巧妙地借用和尚的話,將金山寺和尚前倨后恭看人打發(fā)的勢利心態(tài)和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入木三分,機智而又辛辣地諷刺了金山寺的“廟風(fēng)”。
由此看來,金山寺未必是不知道人家故宮的好做法,而是自有其“傳統(tǒng)”,在“一切向錢看”問題上,這套路恐怕是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游客們紛紛離去的景象固然大煞風(fēng)景,有點叫人哭笑不得,我們也因此覺得十分掃興。但深入地想一想,我倒有些慶幸和欣慰。游客們在得不到尊重的情況下,不是各人自打小算盤,采取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而是果斷選擇罷游來抵制。也許他們當(dāng)中的一些人一輩子就只有這一次機會,且已破費不少 ,但機會、金錢與尊嚴相比,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尊嚴。在一個灌輸了數(shù)千年“忍文化”與思想,以忍辱為美德,人們久已習(xí)慣于遇事做順民的國度里,這種抵制舉動,難道不是一種抗爭,一種覺醒,多少有些可貴嗎?想到這里,我再看金山寺時,覺得它在我心中已經(jīng)變了。一個原本為虔心禮佛,勸人向善,凈化靈魂的精神家園,卻被弄得銅臭滿身,物欲橫流,重度污染。既然已經(jīng)變成這么一個所在,還有什么游頭?!于是,我們也跟許多憤然而去的游人一樣,一揖走人。如今回想起來,我并無絲毫遺憾,真的。旅游之真諦何在?禪定細品,一旦參透,天下形勝,有的又何妨以不游游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