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景點一:送子來鳳橋
來鳳橋位于小桐街東側(cè),水上戲臺對面,游船中心旁。橋始建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為三孔石板橋。傳說建造時,適有一鳥飛來,造橋人認(rèn)為祥瑞,取名“送子來鳳橋”,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
來鳳橋于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結(jié)構(gòu)別致,適于旅游觀賞,為新景點之一。此橋?qū)?0米,正中有花墻相隔,行人可各走一邊,老百姓俗稱晴雨橋。
橋頂有棚,紅檐黛瓦,古樸又新穎。橋兩邊有護欄,且有方磚鋪就長條座,供游人休息,可觀河中景色。
應(yīng)該要怎么走這座橋呢?
走這座橋還有點講究,古人講究陰陽學(xué),南陽北陰,古時男為陽,女為陰。此橋南面一邊是階梯,北面一邊是斜坡。男子當(dāng)然走臺階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蓮小邁步,持家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老人們說:“新婚夫婦走一走,南則送子,北則來鳳”,要是有婚后還未得子的,不妨也來走一走。
國際影星《廊橋遺夢》的女主角梅利爾來到西塘,也走了這座廊橋,F(xiàn)在每逢周末或節(jié)假日,有當(dāng)?shù)貞蛎栽跇蛏献詩首詷反道瓘棾,將江南水鄉(xiāng)的休閑暇意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推薦景點二:煙雨長廊
所謂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shù)慕。西塘的廊棚有的瀕河,有的居中,沿河一側(cè)有的還設(shè)有靠背長凳,供人歇息,廊棚的頂有“一落水”、有“二落水”,也有過街樓形成廊棚的屋頂,雖然不同但都可以使商界貿(mào)易、行人過往免受日曬雨淋之苦。
About廊棚的傳說:
在西塘塔灣街里有一胡姓商戶,店主胡氏年輕守寡,艱難支撐著一家老小,和一家鋪子。胡家鋪子前的河攤邊,有一個水豆腐攤,攤主王二年輕力壯,老實厚道,他見胡氏艱難,便幫著她做一些體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覺離不開他,但又難以啟齒。
于是一日她借修繕店鋪之機,請工匠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將店鋪前的街路遮蓋起來,如此王二即可免受日曬風(fēng)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擺攤,兩個同在一個屋檐下。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鋪子生意一下紅火起來,于是鎮(zhèn)上商家紛紛效仿,幾年下來,竟連成一線,以致后來成為一種西塘獨特的建筑式樣。后來老百姓知道這層意思后,便給廊屋取名為廊棚,意思是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
推薦景點三:石皮弄
古鎮(zhèn)在明代以前大戶人家有唐、王、趙、陸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蔣、朱、卜、陸等大戶,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長長的弄,鎮(zhèn)上現(xiàn)仍長短不一的弄122條,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條,最有特色的一條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石皮弄是王家子孫兩宅第之間形成的一條弄,墻面由216塊厚度僅三厘米的石板鋪就而成,地面用168塊石板鋪成,全長68米,它最寬處1.1米,最窄處僅0.8米,是王家尊聞堂與種福堂之間的過道。
據(jù)考證,弄內(nèi)的石板路下是一條使全弄雨天不積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為下水道的表皮故稱石皮弄。上面是一條狹長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線天”的說法。
推薦景點四:永寧橋
站在永寧橋上可一覽胥塘河兩岸的全景,南望古樸的廊橋。胥塘河狹小成水巷,巷西是仿古一條街,巷東是古老的塘東街。
永寧橋是目前鎮(zhèn)上最好的觀景點了。河北岸朝南埭長廊如一條逶迤長龍臥伏在水邊,行人和自行車都在廊下行走,其風(fēng)味為其他古鎮(zhèn)所少見。
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錯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為清末至民國年間。大宅的風(fēng)火墻高高聳起,青磚黛瓦和石河橋盡收眼底。這里的景觀最得攝影家和畫家們的青睞,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獵景之地。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