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攀登乞力馬扎羅山4800米營地時,一個58歲、第三次登頂乞力馬扎羅的瑞士大叔跟我說:中國人現(xiàn)在有錢了,很快,全世界的山頂,都將會有很多中國人。
大叔只說對了一半。豈止是全世界的山頂,很快,全世界的海底,也將塞滿中國人。泰國龜島、馬來西亞詩巴丹、菲律賓海豚灣、印尼巴厘島、馬爾代夫……這些東南亞的著名潛水目的地,如今已然變成中國人的天下。一個定居在熱浪島的華人朋友跟我說:五年前,這里能聽見的語言是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而現(xiàn)在,這里能聽見的語言是廣東話、東北話、四川話、上海話、北京話。是的,不光是東南亞,新西蘭、澳大利亞,甚至是消費(fèi)昂貴的大溪地,也到處都是中國潛水者的身影——就像BBC2011年推出的那部紀(jì)錄片名字:中國人來了!
高爾夫、滑雪、潛水,被稱為三大“綠色毒品”,消費(fèi)頗高,刺激上癮,但卻綠色健康。繼高爾夫和滑雪之后,就在近兩三年內(nèi),中國人迅速地愛上了潛水。今年春節(jié),我在機(jī)場偶遇大學(xué)同學(xué),居然同機(jī)前往馬來西亞,他去打球,我去潛水,我們聊天時,后邊排隊的一對情侶問我:“你去詩巴丹?我們?nèi)ヂ榇?潛水者把馬爾代夫稱為麻袋)!”這個時侯,我真的感覺到:中國人越來越會玩了。
然而,會玩的中國人卻常常在旅游素質(zhì)上栽跟頭。我們擁有世界公認(rèn)的高智商,但這高智商卻常以“小聰明”的形式愚弄著我們眼中傻乎乎的外國人,而更多的情況下,卻是自己人。在我所了解的潛水旅游中,種種自以為聰明的游客行為、以及各種討巧的商人手段已經(jīng)開始充斥其中,形成了獨(dú)具中國特色的“潛”規(guī)則。在這些潛水人的心里,也許早已忘了潛水員培訓(xùn)第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每一個潛水員,都應(yīng)該是海洋的保護(hù)者。
三亞式潛水,耳朵痛!
很多喜歡潛水的朋友,在跟我閑聊時一般都會問我兩句話,第一句是:“你潛到多深?”然后,第二句話肯定就是:“這么深,耳朵不會痛嗎?”潛水為什么會耳朵痛?他們在潛水的時候都不做空腔平衡嗎?后來我才知道,這么問的人,都是曾在三亞“體驗潛水”的。
說起中國的潛水,不得不提三亞。作為“全球最大潛水目的地”,旺季的三亞,潛水者的壯觀場面堪比奧運(yùn)開幕式——一船船的潛水游客像餃子一樣被下到海里,然后,不出幾分鐘便又被撈起來。對于旅游經(jīng)營者來說,在最短時間里讓游客上岸,讓下一撥游客趕緊下水,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但按照國際規(guī)定,體驗潛水要讓游客在水底停留足夠長的時間,不能草草了事,否則會受到處罰。于是,潛店們便動起了歪腦筋,想出了全球潛水界獨(dú)一無二的辦法——讓游客主動放棄。
懂潛水的人都知道,隨著下潛深度增加,水壓會越來越大,所以,潛水員在下潛過程中,每下潛1米,都要做空腔平衡——一個類似濞鼻涕的簡單動作,讓耳朵里的壓力和水壓一致。如果不這么做,下到幾米的深度后,耳朵內(nèi)外壓力差會讓你疼痛難忍。這個簡單的動作是無論潛水高手還是初學(xué)者都必須做的,也是在體驗潛水之前,教練必須教給游客的內(nèi)容之一。而三亞的不少潛店,為了讓游客自己很快地提出放棄下潛,就有了這樣一條“潛規(guī)則”——他們在教動作時含糊其辭,甚至根本不教游客做空腔平衡,直接就把游客帶到水里,并且下潛速度很快,幾分鐘,最多10分鐘,游客就會因耳朵疼痛難忍,主動提出放棄。
按理說,這類浮潛式的“體驗潛水”應(yīng)該讓不會潛水的人感受到海洋的魅力,激發(fā)潛水的興趣,但對于經(jīng)過三亞式潛水的人來說,恐怕對大海留下的全部印象便是“耳朵痛”了。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