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教圣地的瑯琊寺?lián)涊d最早為唐大歷六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發(fā)琛所建,現(xiàn)存的大雄寶殿則是民國五年的建筑,另有千尊玉佛殿、彌勒殿、雪鴻洞、放生池、明月觀、三友亭、濯纓泉、藏經(jīng)樓等。
瑯琊寺范圍內(nèi),有唐代以來石刻有一一七方,其中唐代畫圣吳道子的觀音石刻像和《金剛經(jīng)》碑最為珍貴,都是鎮(zhèn)寺之寶。那觀音石刻像被譽為“眉目津津,向人欲語”的衡世絕筆,原置于瑯琊寺東北的觀音殿中,后來殿毀于兵火,乃移至瑯琊寺嵌于大殿外后墻之上;同一面墻壁上的《金剛經(jīng)》塔形石刻碑為明萬歷己未年(1619)滁人楊大化敬勒,碑文由其子楊桂秋所書,文字布局巧妙地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塔形,一部《金剛經(jīng)》自塔剎至塔底正好書完,字為蠅頭小楷,自上而下無隔無逗一氣到底,迄今近四百年字跡仍,為中國現(xiàn)存碑刻中的珍品。
瑯琊寺以東為道教遺址“無梁殿”,亦稱“玉皇殿”,始建于后周顯德年間,亦有人人認(rèn)為是東晉所建,民國十七年版的《瑯琊山志》載“俗云東晉瑯琊王駐蹕于此所建筑,究竟不知何時所建造”。無論哪種說法正確,該殿初建時間都早于瑯琊成寺之時。
瑯琊寺以西有條筆直上山的石階路,氣喘吁吁爬到山頂?shù)牡胤奖唤凶觥澳咸扉T”,有一片道教建筑,主要是由會峰閣和碧霞宮組成。會峰閣是瑯琊山景區(qū)內(nèi)最高的建筑,二十多年前在明代會峰亭的殘基上所建。
碧霞宮是滁人為紀(jì)念東岳大帝的女兒碧霞仙姑所建,據(jù)傳仙姑取天上甘霖灑在瑯琊山上,把本來荒涼的瑯琊山變成一處仙境般的地方,并在每年她生日的正月初九與眾神仙姐妹下凡在此聚會,所以每年那一天人們紛紛前來燒香祭祀,逐漸形成了相當(dāng)盛大正月初九“瑯琊山廟會”。
從南天門返回景區(qū)山門,完全按原路返回,大部分是下坡路徑,走起來并不辛苦。自滁州返回南京有很多過路火車,到市內(nèi)的火車站隨便搭一班即可;如果要返回上海,建議還是到城郊的高鐵站搭乘路過的動車或者高鐵。從南京乃至上海去瑯琊山,交通相當(dāng)便利,一日游是相當(dāng)簡單的事情,基本不用做什么功課,搭乘火車或者動車早晨去傍晚回即可。
如果是周末游,多出的一天時間可以去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看看,有明中都遺址和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保存還算完好。當(dāng)然如果有想法把皖東地區(qū)走得更深入一些,還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荊涂山、保存完好的壽春城遺址、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墓地、霸王別姬的垓下古戰(zhàn)場、春秋時的水利工程芍陂、長江三磯之首的戰(zhàn)略要沖采石磯等,尤其是對古跡和古文化有興趣的朋友,皖東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圖文來源:新浪博主 口罩大叔
相關(guān)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