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區(qū)之一,占中國回族總?cè)藬?shù)的五分之一。唐、宋時,通過“絲綢之路”來華的波斯、阿拉伯傳教士、商人、使節(jié)以及遠征軍士留居者,成為寧夏回族的先祖。明初以來,不斷有大批回回人以歸附士達的身份被安置在寧夏的固原、靈武一帶,后逐漸遍布寧夏各地,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
距離銀川20公里的永寧納家戶,從明代起就是標準的伊斯蘭聚居區(qū)。這里除了500年歷史的納家戶清真寺外,近年新修的中華回鄉(xiāng)文化園,氣勢恢弘,是一站式了解回族文化的地方。文化園主體大門仿印度泰姬陵設(shè)計,里面有中國最大的回族博物館、中國最大的伊斯蘭教禮拜寺和回族民俗村。
在金碧輝煌的禮拜寺內(nèi),我們遇到了云南阿語學校的實習生馬斌。22歲的馬斌是家中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爺爺是阿訇,他18歲開始學習阿語,志在推廣伊斯蘭文化。英俊的馬斌熱情開放,他不僅樂意指導我們?nèi)绾未┗刈鍌鹘y(tǒng)服裝在大殿內(nèi)拍照留念,更樂意與我們分享他對伊斯蘭教的理解。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馬斌對當今世界上有人把伊斯蘭教和恐怖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感到無奈,因而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伊斯蘭教,而他現(xiàn)在的工作就是在景區(qū)內(nèi)為游人介紹伊斯蘭教的相關(guān)知識。
在大殿外,馬斌應邀為我們演示了一遍“邦克詞”,長長的音調(diào)在伊斯蘭風格的回廊中回蕩,彷佛一種遙遠的、來自天國的召喚,這些阿拉伯語在寧夏恐怕也只有阿訇等極少數(shù)的人才會念。馬斌的解說也很生活化,比如說到“出色倆目”(祝安、問候語)時,他說我們的肩膀左右各有一個天仙,右面的天仙負責記錄我們做過的好事,左面的天仙負責記錄壞事,問候時要先右后左。由于肩膀上有天仙,穆斯林在玩耍時都不會從別人肩膀上跨過去。馬斌還認為,穆斯林必須“遵守教義和教法,否則,只能是回族,而不是穆斯林”。
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簡稱寧,是我國五大自治區(qū)之一。寧夏自治區(qū)首府銀川。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qū)。寧夏東鄰陜西省,西部、北部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nèi)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