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吃蒸蝦的勝景令不明就里的人心驚肉跳:一盤肥碩火紅的蒸蝦端上桌,每個人都細細的掰開尾巴,露出潔白緊密的蝦肉,蘸一點醬汁,迅速填到口中,順便喝下一杯冰涼的啤酒。事實上,蒸蝦現(xiàn)在遠非民間便宜小吃,一盤蒸蝦往往賣到88元,幾個人一晚上吃掉上千元的蝦子,在這里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武漢詩人小引過去很喜歡一家胖嫂蒸蝦:“胖嫂蒸蝦的所有蝦子都不去尾。據(jù)她說,蝦子洗凈后,直接用冷水蒸,加上些姜片以去除土味。但最關(guān)鍵的是,尾巴不去,蒸出來的蝦肉結(jié)實,口感好,而去尾之后,肉質(zhì)就松散無力了。”
那時的蝦子便宜,坊間更流行吃烤蝦球。小引印象中蝦球每串一塊六,人們雙手并用,吃得滿臉通紅。那時還可以大聲呼喚:“老板,來一百串烤蝦球!”而今,我們在一個微風(fēng)拂動的夜晚,去了當(dāng)?shù)赜忻拿疚r球,點了幾十串烤蝦球,一串四元,每串四個,老板熟練地把龍蝦尾放在炭火上燒烤,一邊撒上孜然和辣椒,紅色的龍蝦被烤制出金黃色,香味傳出很遠。他知道我們是從北京來的,跟我們熱絡(luò)地搭訕:“我知道你們北京的價格,一個小龍蝦賣6塊錢,我們這里便宜多了吧。”
■ 美食街
吉慶街——“一個可以睜著眼睛做夢的長夜”
在許多人心目中,武漢草根美食的聚集地是吉慶街。20多年前,鄧景華就住在吉慶街,見證了整條街的興盛:“當(dāng)時這條街最有名的幾家餐廳是歪歪、方方和園園,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晚上都能在這里見到打架的——武漢人脾氣火爆,深受碼頭文化影響——現(xiàn)在這種場景已經(jīng)見不到了。”
吉慶街名聲大噪多半源于池莉的小說《生活秀》,后來又拍了同名電影。在小說里,池莉如此形容:“吉慶街是一個鬼魅,是一個感覺,是一個無拘無束的漂泊碼頭;是一個大自由,是一個大解放,是一個大雜燴,一個大混亂,一個可以睜著眼睛做夢的長夜,一個大家心照不宣表演的生活秀。” 每到晚上,這條不長的街就開始復(fù)活,幾千張簡易圓桌板凳擺得密密麻麻,鴨脖子主打,各種涼菜熱菜搭配,又有民間藝人駐場,家家都生意火爆。
錢繼權(quán)現(xiàn)在是北京某家餐廳的總經(jīng)理,20年前,他則是武漢吉慶街上的歌手,藝名叫黃毛。這是吉慶街的妙處,人們坐在路邊吃飯,各路民間藝人穿梭其間,可以點歌獻唱。黃毛回憶說,當(dāng)時的吉慶街藏龍臥虎,還有吉慶街“四大天王”,人們又分別送給他們綽號,分別叫“老通城”、“麻雀”、“黃瓜”、“瀟灑”;后來又海選出“四小天王”。這些混跡于三教九流、游走于龍魚之間的藝人,每一個都身懷絕技。
2012年3月,整修一新的吉慶街重新開業(yè),紅墻回廊,挑檐窗花,頗具清末民初建筑特色,還在內(nèi)街設(shè)置了專為藝人表演提供的舞臺。改造后的吉慶街,擾民問題基本解決了,治安環(huán)境也明顯好轉(zhuǎn)。然而在鄧景華看來,這里已經(jīng)失去了吉慶街特有的那種熱鬧質(zhì)樸的氣質(zhì)。
吉慶街的老店大多還在,只是限制了露天攤位的區(qū)域,旁邊的新街則完全沒有露天攤位。到了傍晚,這里依然人流如織,深夜之后也是人聲鼎沸。然而當(dāng)?shù)氐牟宛^經(jīng)營者感覺,生意已經(jīng)大不如前,許多新來的餐館支撐不下去,只好關(guān)門停業(yè)。
■ 記者手記
武漢滋味“不服周”
武漢作家張執(zhí)浩住在武昌,從窗戶望過去就能看到黃鶴樓。提及武漢的城市風(fēng)格,他用了一句武漢方言:“不服周”。這是一句古語,源于幾千年前的周楚之爭,武漢地處楚地,被周朝統(tǒng)治,楚人卻從未服過周,于是“不服周”傳承至今。
“不服周”的意思是“不服氣,不認輸”,言語中帶著混世界的執(zhí)拗,而武漢美食文化中也處處透著這種氣質(zhì)。武漢美食眾多,然而人們總是第一時間想起熱干面,而非武昌魚、洪山紅菜苔和排骨藕湯。這源于熱干面的霸道,每每坐在路邊吃熱干面搭配蛋酒的時候,總會在心中升騰起不服周的氣勢。
過早還有許多霸道之選,比如一份魚糊湯粉,配上一根油條,這是吃魚不見魚的典范,據(jù)說最好吃的一家是戶部巷深處的徐嫂鮮魚糊湯粉。
吃了一通武漢美食,最大的特色原來是“重口味”,以至于一個北方人經(jīng)常要叮囑廚師“少放鹽”。實際上,武漢的重口味不單可咸可辣,還少不了胡椒。四季美的湯包和嚴氏重油三鮮燒賣都算是重口味。四季美湯包與蘇式湯包無二,同樣是皮薄、湯多、餡嫩、味鮮,能變換出多種口味。用了大量豬油的嚴氏燒賣,肉丁鮮甜,泛著豬油香,糯米則飽飲肉汁的味道,入口即化,皮薄透光,有韌性。像這樣的過早,從早上賣到中午,售完即打烊。
武漢人永遠熱情好客。每次去武漢之前給當(dāng)?shù)嘏笥汛螂娫,對方的口頭禪是:“來到武漢,一碗都是我的。”意思是說任何事情都由我來搞定。武漢人的灑脫、不羈、豪放和可愛也全在這句話里。
采寫/新京報記者 趙子云 攝影/新京報記者 秦斌
相關(guān)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