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百味
崔立秋說,不是親自體驗,就無法了解行程中的驚險與艱辛。第一天行程中,他就幾乎崩潰。那是從成都到雅安的路上,剛爬過一個小小的土坡,海拔只上升了兩三百米,崔立秋就雙腿發(fā)軟、臉色煞白、氣喘吁吁地躺倒在地兩次,很快就把當天的備用水喝完了!斑@才第一天,后面海拔5000多米的山怎么爬?”后來,在隊友不斷鼓勵下,他咬牙堅持下來,讓自己逐漸適應(yīng)。
折多山,是川藏線上第一個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爬山之時,正趕上大雨,頭頂上電閃雷鳴,車輪下是嘩嘩的流水;再往前走就下起了冰雹,噼噼叭叭地敲打著頭盔;快到山頂時,又下起紛紛揚揚的大雪,半天之內(nèi)體驗到了一年四季。一路之上,看到有些騎友干脆返回,有的下來避雨,有的推車前行,崔立秋選擇繼續(xù)騎車登頂!爱敃r來勁了,陡然生出與天斗與大自然斗的豪情!钡琼?shù)囊祸,他將自行車往地上一扔,仰天長嘯!澳欠N成功的喜悅,在日常生活中,是無法得到的!
最讓崔立秋難忘的是住在112道班的那一宿。幾個渾身泥漿的人,在經(jīng)歷了幾天的疲勞騎行后,情緒突然有些失控。崔立秋說,當時有一名隊友沖著墻大喊,“我為什么要走川藏線,在家里生活得好好的,為什么要受這份罪?”“那時整個人好像都麻木了,不僅是身體,還有思想。店主招呼我們吃飯,就吃飯,吃完沉默地坐著。”崔立秋說,在川藏線他學會了一副新表情——“發(fā)呆”,就是思想真空。那一天,大家就是這種狀態(tài),“衣服都懶得換,濕乎乎的躺床上就睡!
一路走來,幾個人跌跌撞撞,終于離目的地拉薩越來越近!澳菚r隊友們特別興奮,像打了雞血似的一騎絕塵,我則是把速度放慢下來,欣賞路邊的風景,拍照,邊錄影邊解說,仔細體會最后的那段路程,不希望它立即結(jié)束!
友誼萬歲
崔立秋告訴記者,如果不是一個團隊,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完成川藏線騎行的困難要大得多。盡管崔立秋與另外3名隊友此前并不熟悉,但22天的騎行,讓他們彼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4人中,“車飄飄”是隊長,擅長自行車維修保養(yǎng)。每天出發(fā)前,他會為隊友們仔細檢查自行車,并上好鏈油。隊友“紫霧”物品準備最充分,有隊友需要,隨時提供!案駹柲尽币宦飞蠟榇蠹屹I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整個行程,大家共用一管牙膏,共用一塊肥皂,遇到危險路段,大家互相照應(yīng)。最后一段路時,“紫霧”的身體出了點兒問題,為了不拖累隊友他決定搭車。揮手告別后,崔立秋心情抑郁,一言不發(fā)悶頭前行。當?shù)弥白响F”根本沒有搭車,只是想支走隊友,沒拖累同伴的壓力,獨自慢慢前進時,他為男人那種特有的堅強和責任感濕潤了雙眼。
微博直播
作為記者的崔立秋還有另外一份珍貴的收獲,就是隨時用微博發(fā)布行程中的見聞和感受。整個行程他共發(fā)布了250多篇微博,共約20000字,同時上傳了250多張圖片。崔立秋說,家人和朋友通過微博來了解他的行程與近況。有時趕上手機沒信號,發(fā)布不及時,等信號恢復(fù)后,會接到很多短信,生怕自己出了什么問題!拔腋杏X這樣很有紀念意義,事后能讓我回憶起一路上的點點滴滴!
崔立秋在微博中寫道:走川藏線之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泥石流、塌方、落石。318國道不是橫穿深山峽谷,就是在山腰的懸崖峭壁上開鑿,雨季泥石流和塌方是常有的事,出發(fā)前央視就播報了一次塌方,一路上我們又遇到多次。落石更是家常便飯,哪個川藏騎友沒看到過落石呢?只要不落在頭上就萬事大吉了。幸甚至哉!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