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知道“淝水之戰(zhàn)”這個以弱勝強的著名古戰(zhàn)役?是否了解古代城池水利工程的秘密所在?“歪門斜道”從何說起?“大救駕”是什么意思?安徽的壽縣古城會給出答案。
美食救駕
登古城墻,游古街巷,訪報恩寺……如果說,這是賞心悅目的精神美餐,那么,壽縣的豆腐、豆腐腦、粉皮等諸多美食就更能讓人大飽口福了。不必說花樣繁復的豆腐宴,單是買兩個甜香飄漾的“大救駕”,尋一個街邊小攤,配上碗白嫩滑爽的豆腐腦,風味之佳,就別具異趣。
古城街道兩旁,好多沿街門店上,都書有醒目的“大救駕”三字,我想這一定是當地一出戲劇或一種物件的名稱,循著過去,卻有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是那樣的誘人,那樣的沁人心脾。進到一家門店,只見店里滿是標有“大救駕”的紙盒前,全是一種形狀扁圓,色澤金黃,中間呈急流漩渦狀的小點心,店主熱情地招呼著我,隨手拿起一個點心遞到我手上。我捧住仔細看,點心不大,卻是多層花酥疊起,如金絲盤繞,輕輕掰開,餡兒繁多,五顏六色,品嘗品嘗,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香甜宜人。原來,“大救駕”指的就是這個小點心,我見過的點心都是稱“糕”“酥”“餅”之類的,叫這么奇怪的名,還是第一次聽說。
店家看我疑惑,告訴說,當地的特產——“大救駕”在這兒家喻戶曉,這種以“大救駕”為名的傳統糕點,早在一千年前就享有盛譽。提起“大救駕”的來歷,還很有傳奇色彩。五代十國后期的周世宗柴榮遠征淮南,命大將趙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壽縣)。經過了9個月的激戰(zhàn),趙匡胤領軍終于攻進了壽縣。百姓們把芋、豆之類的面粉,摻些蔗糖糅合一起,用油炸成餅子,敬送給帶兵的大將趙匡胤。趙食之香甜可口,一食而飽,感慨而又風趣地說:“好吃,好吃,真是大救駕了!”不久,陳橋驛兵變中,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了宋朝第一代皇帝。談起圍困南唐時在壽縣吃的點心,總有念念不忘之意,百姓們也就稱之為“大救駕”了,并成為宋朝的貢品和皇帝的禮品。這雖是千年來的傳說,但以“大救駕”為名的這種糕點,一直在壽州古城流傳至今。此時此刻,大救駕的香味彌漫我的周身,鉆入我的鼻孔,融入我的心田。
數百載風雨的摧損剝蝕,給古城墻烙下歷史痕跡,斑駁的城磚依舊能讓人感受到當年鐵馬金戈鏗鏘的雄壯;而潺潺的護城河,城墻邊靜靜流淌,又為這座古城帶來了些許靈性……風光閱盡,悠哉古城,笑看興衰,如夢無痕。(撰文、攝影/山小白)
相關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