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地區(qū): 云南 騰沖 適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難度: 輕松
適合天數(shù): 3天 花費預算: 500元 適合時間: 全年
█ 導語:
如果將太湖比作吳文化的母體,那么惠山泥人無疑就是母體所孕育出的絕世瑰寶。一件件巧奪天工、舉世無雙、憨態(tài)可掬的惠山泥人承載了人們多少美好的愿望和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祈禱。
█ 游記正文:
皮影戲起源于漢朝時的陜西,興于唐朝的山西、河南一帶,盛于清朝的河北。騰沖的皮影戲是清朝道光年間從廣東、湖南一帶流傳過來的,至今有150多年歷史。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們的"手工電影"。不論是在騰沖縣城的飯店吃飯,還是行走在和順古鎮(zhèn),都能看到皮影戲的表演招貼,有的甚至變成了路標的一部分。在這些表演招牌上,我們同時看到一個名字:劉永周。
皮影對于劉永周來說,除了是謀生的工具之外,可能還意味著很多,要不他不會每次表演都如此投入、深情;蛟S在每個皮影人的背后,都有著一份對傳統(tǒng)的留戀,對文化的堅守。觀者除了收獲視覺、聽覺上的雙重享受,更多的是內(nèi)心的一種感動。
追蹤"手工電影人"
傍晚,"騰越人家"飯店的一樓已經(jīng)座無虛席,人們一邊點菜,一邊靜等皮影戲開場。戲臺設在院子正對著大門的一側(cè),四周都用木板和幕布圍了起來,人們只能看著幕布上晃動的人影暗自猜測。
六點半,名為《龜與鶴》的故事正式上演,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只有"龜"與"鶴"伴隨著或急或緩的音樂在河畔不斷地斗智斗勇,龜?shù)臋C警,鶴的靈巧,把現(xiàn)場觀眾逗得合不攏嘴。偶爾有好奇的觀眾走到戲臺后面,掀開幕布,看表演者如何舞動皮影。
整場表演大概20分鐘左右,慕名而來的我們不免意猶未盡。聽說下一場演出就在隔壁飯店進行,我們趕緊退掉還沒上桌的飯菜,追隨而去。這一場演出的故事名為《大救駕》,說的是騰沖名小吃"大救駕"的由來:明朝末年,永歷皇帝朱由榔被清軍逼到西南地區(qū),途經(jīng)騰沖時,又餓又累,到一家飯店投宿;店家曉得客人辛苦,使出渾身解數(shù),炒了一盤自己新近琢磨出來的小吃奉上,永歷皇帝吃后大加贊賞,考慮到這道小吃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的急,于是賜名"大救駕"。表演者的旁白、唱腔帶有騰沖口音,但因為配有字幕,外地人看起來也完全沒有障礙。事實上,騰沖方言的口音與華北地區(qū)相近,并不難懂。而且,北方人多是"聽戲",重唱腔,而南方人多是"看戲",更重表演。
表演結(jié)束,我們不禁跟著人們跑到幕后觀看,一個六十出頭、穿著對襟衣服的漢子正在教三個女孩子如何收拾。有個小姑娘說想摸摸看,他便把皮影遞了過來。他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劉永周。
騰沖是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是大地構(gòu)造中熔煉出來的“琥珀”,人稱“翡翠城”和“極邊第一城”。騰沖,這座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歷經(jīng)滄桑,積淀了豐實深厚的歷史文化,邊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