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樂園
由于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不僅使得天柱山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也使之擁有神秘撩人的氣象景觀。霧起丹崖、云生碧岫、云海佛光、雪霽霧凇……讓人如歷仙境,觸目生情。
全區(qū)還生活著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哺乳類共6目14科40種,占中國安徽全省種數(shù)約44%,鳥類12目26科87種。公園內(nèi)有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26種,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穿山甲、大靈貓、狐、貉、紫貂、大靈貓、豹貓、大擬啄木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鳶、虎紋蛙、白頸長尾雉、毛冠鹿、青羊和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大鯢(娃娃魚)等。
天柱山自然條件優(yōu)越,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主景區(qū)森林覆蓋率為93%。植被類型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區(qū)內(nèi)已定名的維管束植物有146科214屬,野生植物1650多種,其中珍稀樹種17種,占國家保護種數(shù)的85%,孑遺植物多種。有一級稀有的水杉、二級珍稀保護植物銀杏、香果樹、鵝掌楸,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大別山五針松、連香樹,二級瀕危的天女花、天麻等。奇特的自然地質(zhì)遺跡與豐富的人文景觀水乳交融,是天柱山的另一特色。
人文看點
人文資源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先民在天柱山麓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文化——薛家崗文化。薛家崗遺址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十三孔石刀珍藏于故宮博物院。春秋時期這里為皖伯大夫封地,地稱皖國,天柱山稱皖山,山下有皖城,安徽簡稱“皖”由此而來。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禮天柱山,號曰“南岳”,后隋文帝楊堅拓展南疆,改封衡山為南岳,但天柱山仍以“古南岳”的尊號而備受世人仰慕。東漢建安四年,孫策稱霸江東,與周瑜率兵攻克皖城,南北朝梁武帝時,國師寶志禪師于卓錫山前開山建剎;白鶴道人在山麓亦辟地設觀。道教把天柱山尊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氣功與養(yǎng)生文化源遠流長。天柱山還是禪道圣境,為佛教中華禪宗的發(fā)祥地,隋代僧璨禪師承二祖慧可衣缽,駐錫天柱山東南麓山谷寺,山谷寺因而又稱為三祖寺。三祖寺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禪宗祖庭,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唐、宋時期,天柱山所在地為舒州治所。明萬歷年間,神宗敕封馬祖庵為佛光寺。
這里又是黃梅戲和七仙女的故鄉(xiāng),京劇的發(fā)源地,我國最早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小喬初嫁了”兩大愛情故事的發(fā)生地。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歷代文人墨客在此流連忘返,存留的摩崖石刻近400幅。這里還走出了京劇鼻祖程長庚、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雜技皇后夏菊花、黃梅戲藝術家韓再芬等名人。天柱山一大特色就在于奇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氣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難怪明代詩人李庚在廣歷祖國名山大川后贊嘆道:“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
天柱山入選世界地質(zhì)公園,為天柱山的美麗找到了“基因”,為海內(nèi)外游人賦予了新的視角,打開了新的視野,帶來了新的體驗。同時,也為更好地保護自然景觀與生物多樣性,打造一流的科考基地、科普場所和旅游勝地鋪就了新的臺階。(撰文/張美堯 攝影/馬彩慶)
相關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