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古城民居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秋天金黃的稻浪中雖顯古舊,但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一種成熟”,這是昆明理工大學(xué)建筑系博士萬謙在其論文中對會澤民居的評述。
會澤民居樣式
民居是最古老的建筑樣式,《易傳》就有說:“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fēng)雨!贬溽嘣诎矊幍臅䴘晒懦侵,不得不贊嘆能夠?qū)⑷绱硕嗝窬油旰帽4嫦聛淼臅䴘扇。一座座錯落有秩的民居沿著巷子伸展,日光之下,青石板古道上的石頭千百年來被來往的步履踏得發(fā)亮,如今換了人煙,著新裝閑散的會澤人依舊你來我往地在民居間串著門子家長里短,或是慢悠悠地踱著步子似乎要去集市上尋覓點什么。
邊行走會澤民居,邊聽被會澤人譽為“會澤活字典”的卞伯澤老人講解到:“總的來說,會澤民居可分為聯(lián)排式和合院式兩類,東西兩公里長的東內(nèi)、外街、西內(nèi)、外街和南北一市里長的南北街、外街,多為聯(lián)排式民居;頭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及豐樂街,則是合院民居集中之地?h城的合院式民居已遠不只是滿足建筑作為“庇護所”的需求,更多地是體現(xiàn)了房主一種自我價值的滿足感,所以類型各異,風(fēng)格不同,其中有二進院、三進院、一顆印、重堂式、三間兩耳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閣樓等,表現(xiàn)出一種相似而非相同的特點!
現(xiàn)存的典型民居
據(jù)考證,名城合院式民居在清代,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各種不同類型的合院民居,已不下數(shù)百院,到目前為止,保存較為完整的尚存七十多院,較有代表的有以下幾處。四合五天井,最具代表性的為現(xiàn)存豐樂街4號施姓一院和新市場14號及米市街27號。當(dāng)我們從大門進入后,為一大天井,迎面為三間正堂,兩側(cè)為廂房,大門兩側(cè)為對廳,形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天井,大天井的四角,有四個小天井。主院是主人居家活動的主要場所,四角的小天井亦是秘密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擺布,使空間使用更加靈活。三間兩耳式,在縣城的合院民居中較為常見,進大門后,為一大天井,迎面是正房三間,正房兩邊各是一間耳房,耳房前有一小天井,故稱三間兩耳,大天井兩側(cè)為書房,大門兩側(cè)為對廳,這種結(jié)構(gòu),又有別于四合五天井式,顯得更加緊湊,適合人口不多的家庭。重堂式,是由前后兩進院沿南北方向布置,用開敞的堂屋來連接兩個方形的天井,若兩個天井大小相當(dāng),則形成一個“日”字的平面圖,若后天井較小,則在兩天井中做橫向花臺,形成兩個“日”字,合則為“昌”字型平面。前一天井為公共社交活動區(qū),后一天井為主人私密活動區(qū),其功能更能滿足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和社交的需要。走馬串閣樓,這一式樣,多為二進院、三進院,其不同之處,即在主天井房屋四面樓層前設(shè)置通道,安上欄桿,形成上樓之后,可以從通道繞四面的房屋一周,進出樓層任何房間,這一結(jié)構(gòu)布局,會澤人形象地稱為走馬串閣樓,F(xiàn)二道巷19號、二道巷4號都是這種結(jié)構(gòu)的代表?h城合院式民居其中一院十分特別,即豐樂街26號合院民居。該院為二進院,于主天井東側(cè)還專門設(shè)有一個小戲臺,小戲臺像一個亭子,專供院主任觀看戲劇演出。戲臺四米見方,戲臺周圍僅可容納三四十個觀眾,置身其中,仿佛可以感受到主人家當(dāng)年以戲酬謝親友的熱鬧動人場面。會澤當(dāng)時的話劇活動的廣泛性由此也可見一斑。
在卞伯澤老人的帶領(lǐng)下,我們走進了合院式民院最具規(guī)模的現(xiàn)東內(nèi)街148號原劉克升家住宅,該院為南北走向,五進院落,占地十分寬敞,的確可謂會澤合院式民居集大成者。卞伯澤老人說:“這種于鬧市中建合院民居,說明了當(dāng)時主人的社會地位。會澤合院式民居最基本的功能是供人們居住,但由于建造的時代不同,不同時期的建筑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其間所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是十分有意義的。會澤合院式民居,其門向是十分考究的,從整個縣城風(fēng)水的格局上講,縣城之所以選擇金鐘壩子南面的靈璧山麓,而不選擇北面的青龍山麓,是顧及了整個龍脈的走向,故會澤縣城的門向,從府、縣衙門到會館寺廟,多選擇北向,形成坐南朝北的向位。整個合院式民居,都遵循了縣城的這一大風(fēng)水格局,坐南朝北,取北向開門,這種與中國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的逆向取趨,在建筑上稱為“倒座”!暗棺币辉~,至今居住于合院式民居中的老會澤人尚還這樣稱呼,只不過是把正堂屋后面通往后天井的一間稱為“倒座”,可見它是十分符合傳統(tǒng)建筑原理的。合院式民居一般不從南面開門,比如二道巷、三道巷位于巷北的合院式民居,本應(yīng)從南設(shè)門,形成坐北朝南的向位?善谠褐畺|側(cè)設(shè)一甬道,在東面方向開門,人們進入甬道后,從東向的門方可進入合院。位于二道巷、三道巷的唐繼堯故居本可從南面開門,可偏偏從東南方向設(shè)門!
三門一入 四季花開
不管是聯(lián)排式民居或合院式民居,都有不少建筑細部的藝術(shù)符號,其中蘊含了不少的文化信息。又邁進一座名為張氏家宅的民居,走進大門迎來“品”門,品門由三道門組成,中間一道和側(cè)邊相對的兩道,形成一個“品”字。這樣的品門在文學(xué)著作中也常出現(xiàn),凡主人家的大事,如紅白喜事,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造訪,開中門,其余時間,均從與中門形成九十度角的側(cè)門出入,南其他縣還少見,會澤卻為數(shù)不少。不過這樣的品門在云南并不多見,這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會澤民居建筑的包容性。
如今的張氏家宅幾經(jīng)易主后已換做幼兒園,園內(nèi)牙牙學(xué)語、朗朗書聲,園內(nèi)的老師帶領(lǐng)我們參觀,老師對會澤民居同樣熟知,他笑著說:“我們會澤人都應(yīng)該了解會澤的歷史文化。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合院天井是住宅主人與自然交流的通道,體現(xiàn)的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儒家哲理。在天井的東西側(cè)設(shè)有小花園。大天井和花園中都種植花木,主天井以金桂、銀桂、玉蘭、海棠為主,寓意為“金玉滿堂”的文化含義,有的則中玉蘭、海棠、牡丹和芍藥,隱義“玉堂春富貴”。小花園則種翠竹、梅花,與主天井種植的花木形成“玉堂富貴,竹報平安”的諧音。在主天井的四個花臺和小花園里精心選栽不同季節(jié)開花的名品花木,是使建筑與自然對話交流的巧妙構(gòu)思和藝術(shù),同時也升華為一種哲理。房屋建筑,它只是一種空間上的概念,天井和花園中四時的花卉,才是一種時間上的理念,春天玉蘭潔白無瑕,海棠燦若云霞;初夏牡丹國色天香,繡球花團錦簇;秋天桂子飄香;冬天臘梅傲雪吐艷。這種花謝了,那種花又接著開放,說明了時間的推移,而且春花秋月,好景不長,由此感到人生的短促,佳景的短暫,從而激勵院中的子孫,把握寸金光陰,珍惜似火年華,奮發(fā)向上。在這樣的地方教學(xué),我們感覺很有氛圍,小朋友也能自然感染儒雅之氣。希望他們以后能夠真的明白會澤民居文化中的這些內(nèi)涵”
貓洞和貓拱墻
我們注意到,會澤的民居幾乎都有即在屋脊上面兩段瓦溝上用板瓦搭成拱形,其頭部則為一高翹起的筒瓦,像貓的兩只眼睛,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前方的兩個采光通風(fēng)洞。當(dāng)?shù)厝朔Q為“貓洞”,據(jù)說它除了采光通風(fēng)外,實則是起辟邪的作用。除了貓洞,還有“貓拱墻”,即房屋的兩側(cè),為一段圓弧形的山墻,類似于兩只弓著背的貓。卞伯澤老人解釋到:“圓弧形的山墻受力較均勻,地震時不易倒塌,最主要的是加入隔壁鄰居失火,貓拱墻可以隔斷相鄰的火勢,起到封墻火的作用。這些細微的建筑符號,表征了會澤多元文化交融的情況。在中原文化中,虎為猛獸,其中白虎,即是歲中兇神,也代表了一定的方位,與玄武、朱雀、青龍合稱四靈,“以四靈正四方”,白虎作為一種文化進入滇東北,是建國前后于昭通發(fā)現(xiàn)的“梁堆”,其石棺上的畫像磚,內(nèi)容就有表示四個方位的白虎等四種圖像,可以說從東漢至南北朝時這一文化傳入了滇東北。會澤土著民族是彝族,其崇拜的圖騰是虎,虎是彝族吉祥健康的象征。于是,以虎作為正四方之一方的漢族移民與虎為圖騰的當(dāng)?shù)匾妥逵辛宋幕慕蝗邳c,變成了護佑百姓的神獸。貓、虎同類,于是供貓出入的“貓洞”實際上成為了會澤居民避免邪惡的門戶,而“貓拱墻”像兩只貓,自然可以保護居家住戶的平安了!
會澤民居典雅古樸的氣質(zhì)從古貫今,作為滇東北規(guī)模最大的傳統(tǒng)民居群落,希望它一直如此美好與寧靜。(文字:劉珈彤 圖:會澤宣傳部)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