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旅
第1天:世博會園區(qū);第2天:步高里——新天地周公館——宋慶齡故居;第3天: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老街——外灘。
讀線:自從澳門歷史建筑群成功加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后,就有人提出要將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會效仿澳門申遺,從中可以看出上海對百年建筑的自信。至于上海坊間乃至流行圈里一直在說的石庫門,才是上海建筑游當(dāng)仁不讓的主要看點。這種源自四合院、又有二樓西洋式連排陽臺的上海民居,與上海灘中西合璧的身份最是吻合。
步高里(陜西南路287弄),上海石庫門舊式里弄的后期代表,由法商建于1930年。2008年當(dāng)?shù)亟M織人手給老房子的外墻洗了澡、刮掉新漆面之后,半個多世紀前的“布高紅墻”景觀得到了重現(xiàn)。布高里現(xiàn)有78棟磚木結(jié)構(gòu)雙層石庫門,最大的看點是弄堂口的中國式牌樓,上面寫著法文Bourgogne,即法國盛產(chǎn)紅酒的勃艮第大區(qū)。相比燈紅酒綠多年的新天地,布高里的原生態(tài)開發(fā)模式對于旅游者來說是個福音,至少能看到還在使用的老虎窗、亭子間、水門汀,這是有年頭的上海味道。
石庫門之后,上海又出了花園洋房,這也是“上海建筑游”推薦周公館和宋慶齡故居的理由。
周公館(盧灣區(qū)思南路73號)所在的思南路在上海名氣很大,被稱為“浪漫之路”,不少籬笆墻后的紅瓦白房都值得去伸一伸脖子打望打望,充滿上海難得一見的出塵意境。宋慶齡故居(淮海中路1834號,021-64376268,門票20元)身處鬧市,不過30多棵百年香樟合圍起的空間與《建國大業(yè)》里的片尾橋段非常接近。此外,多倫路也是海派建筑的集粹地,臨街的小鋪子里可以買到書法小畫古籍善本,大多符合上海人的性格,題材最多見的就是花鳥魚蟲。一些小型的私家博物館,像筷子博物館、集報館、古陶瓷博物館很值得一逛。
古鎮(zhèn)之旅
第1天:世博園區(qū);第2天:楓涇;第3天:蘭溪諸葛八卦村;第4天:江西婺源古村落;第5天:安徽西遞和宏村。
讀線:古鎮(zhèn),向來是通吃中外游客的最佳旅游主題之一。雖然這兩年云貴川的古鎮(zhèn)層出不窮,古鎮(zhèn)最經(jīng)典的還是江南,而且基本都在上海周邊100~300公里半徑內(nèi),很容易就串出一個三五天的好行程。
入選上海新八景的楓涇古鎮(zhèn)是上海近郊現(xiàn)在最熱門的古鎮(zhèn),雖然各處都在叫賣的楓涇丁蹄讓人想到附近的周莊,不過古鎮(zhèn)的商業(yè)氣息不是特別重,沿河的棚廊一條街里還能看到老阿婆宰魚淘米的生活景象。鎮(zhèn)內(nèi)的畫館里可以買到小幅的楓涇農(nóng)民畫。最繁華的北大街上,可以找到著名漫畫家丁聰?shù)年惲叙^。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黃酒、天香豆腐干和狀元糕記得帶點回家,或者找到廊棚里那家有名的“唔奴喔哩”餐廳(上海話“我的家”),點幾碟馬蘭、花生就著黃酒喝。
位于浙江蘭溪的諸葛八卦村,如果從天上看,酷似古代的九宮八卦。四方來水匯聚到村中央的鐘池,小池塘里一半水一半陸地,又形似九宮八卦里的太極。如此多的秘密,身為諸葛亮后裔的村民,也是近些年才知道。除了八陣圖,鎮(zhèn)子最大的看點是江南地區(qū)唯一僅存的諸葛亮貢堂——大公堂。
相比之下,婺源、宏村、西遞已經(jīng)名聲在外,可細細品味徽派民居與吳越的不同風(fēng)格。
美食之旅
第1天:上!獡P州——瘦西湖——個園——雙東歷史街區(qū)——毓賢街揚州特色小吃;第2天:揚州特色早茶——唐城遺址——大明寺——午餐素齋——京華城——淮揚紅樓宴;第3天:揚州——高郵——淮安——盂城驛——高郵湖鮮——東湖;第4天:淮安——盱眙——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吳承恩紀念館——盱眙老子山溫泉;第5天:盱眙——上海。
讀線:在揚州吃淮揚菜,可以總結(jié)出“三春三頭”,“三春”就是富春茶社(得勝橋街路35號,推薦三丁包、大煮干絲)、冶春園里的冶春茶社(豐樂下街10號)和共和春(甘泉路79號)!叭^”好理解,清蒸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游走揚州絕對不容錯過的三道名菜。揚州的名肆還有專門的三頭宴提供給游客,除了“三頭”外,芥末肚絲、拌香菜、紅腐乳、鮑脯鴿蛋、揚州炒飯也要用心品嘗。最常見的揚州炒飯,其實已經(jīng)有上千年歷史,最早源自隋煬帝下?lián)P州時從洛陽帶來的碎金飯。
在淮安,瞻仰周總理故居和紀念館的同時,也要嘗嘗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欽工肉圓、開洋蒲菜、朱橋甲魚等淮安的名菜。麻辣小龍蝦如今早就縱橫南北江湖,要屬品質(zhì)最好的龍蝦,還是在淮安的盱眙縣。路過高郵時,記得要嘗嘗地道的活魚鍋貼。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