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門大街,北接正陽門大街,井三。有橋曰天橋!边@是清《光緒順天府志》所記載的天橋,而如今的天橋卻如民間所傳“天橋天橋,有天無橋”,不管它是否有橋,但這里見證過天橋的輝煌,孕育了天橋的文化,只是時光變遷,多少舊貌換新顏,多少故人已不在。
去走一走,在春末夏至的午后,想象著當(dāng)時的皇親國戚、達(dá)官貴人站在天橋上聽相聲,看雜耍,感受平民文化,依稀又看到那個人聲鼎沸、熱鬧喧囂的天橋。明清時期,兩朝天子路過此橋去天壇祭天,“天橋”之名由此而來。尋常百姓不能在此行走,后來眾多藝人在此聚集獻(xiàn)藝,隨之各種行業(yè)也加入進(jìn)來,形成了集吃喝玩樂、游覽購物于一地的天橋市場。
提起天橋,就得說說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絕活。據(jù)說,在天橋獻(xiàn)過藝的民間藝人海了去了,鼎盛時期多達(dá)五六萬人,由此可見一斑。藝人在此獻(xiàn)藝叫“撂地”,所謂“撂地”就是在地上畫個白圈兒,作為演出的場子,行話叫“畫鍋”。“畫鍋”倆字可別有深意,既畫了一口鍋,以此便能養(yǎng)活一家老小。
接下來是“圓粘子”,在正式表演之前,獻(xiàn)藝人會以洪亮的聲音、詼諧的語言先把人拉攏過來,顧客就是上帝,就是飯碗啊。有人說,藝術(shù)家一只腳在天堂一只腳在地獄,也足見藝人的艱辛和處境,沒有兩下子是不能出來混江湖的,否則會被“踢場子”,誰有本事把走過路過的人拉攏過來,誰就能掙了錢糊了口,以后才能在此立足,藝人稱此為“平地?fù)革,對面拿賊”。天橋偌大,都有著怎樣的絕活讓人大開眼界呢?
北京有著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見于記載的名字為“薊”。民國時期,稱北平。新中國成立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簡稱“京”,現(xiàn)為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第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