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孩子不吃飯,老人家就會教訓說人不能沒有“米氣”。到底什么是米氣,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反正大致是不吃飯不行。廣州就有一句俗語,說人“唔臭米氣”,意思是被責怪的人像沒吃過米飯一樣,不通人性,不懂事。
自從水稻在南方地區(qū)廣泛種植,米飯也就成了廣東人必不可少的主食。不吃飯就不算活過,于是也就可以解釋上述俗語。兒歌也有唱“嫂嫂織布,哥哥賣布。賣布買米,有飯落肚”,足見米飯在南方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有些人是餐餐離不開米飯,不吃不踏實。一種米養(yǎng)百種人,一種米也可以變百種美味。煮飯煲粥是家常吃法,用來打火鍋、做瀨粉不也一樣有“米氣”?
廣州人對吃的執(zhí)著追求就在于最市井的細節(jié)也能展現(xiàn)得生動靈性。
米湯火鍋 順滑又提鮮
用米來打火鍋早有先例,比方說甚有名氣的順德粥水火鍋。在廣州“老西關(guān)美食城”這里則是同宗不同籍的米湯火鍋。
兩者相比,前者是把米熬爛,后者則是將米漿里的水蒸發(fā)。兩者制作工藝上的區(qū)別使得順德粥水火鍋底具有越煮越稀的特點,而米湯火鍋是越煮越黏稠。從粵菜“扒”的這個做法就顯示出廣東人在做菜時都喜歡勾芡,這里的米湯除了營養(yǎng)和風味之外也起著像“芡”一般的順滑作用。說到這點,也就不得不牽扯到米的選用。在老板看來,南方米比北方米要幼細,熟了之后較為順滑,總體上也符合當?shù)厝丝谖叮虼嗣诇伒锥际沁x用南方米。鍋底的制作始于常規(guī)的浸米,且要浸兩小時及至浸透。米經(jīng)過生磨之后也會先煲片刻再跟鍋上桌。
在火鍋料方面,粥水火鍋可以說是個“大雜燴”,基本上沒有什么限制。米湯火鍋的另一個獨特的地方還在于以海鮮為主,用老板的話來說就是一般不搭豬牛肉這類“紅肉”。海鮮的鮮甜與米湯的米香能很好地交融在一起,在互不干擾的前提下提升彼此味道的厚度。下一鍋海鮮之后的米湯足以用“鮮、香、濃”三字形容。除此之外,能與米湯搭配的還有屬于另一種“鮮”味的菌類。
寒冬的來襲激發(fā)起打火鍋的強烈欲望,也增加了“上火”的幾率。吃過了紅油翻滾的川式火鍋,奶白鮮甜的米湯火鍋卻有另一番滋味。
廣東古時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這里設置了廣東省,于是廣東的名稱沿用至今。這里自古就是我國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漢時代已經(jīng)有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活動,到近代,廣東更是成為商業(yè)發(fā)達的地..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