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冠豸山<豸,在此讀寨(zha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剛正廉明之意,舊稱“東田山”、“蓮峰山”。位于福建連城縣城東郊1公里。山體于縣戚之東1.5公里處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景區(qū)萬圓123平方公里。以其天生麗質(zhì)于1986年榮膺“福建十佳風(fēng)景區(qū)”,1994年,國務(wù)院公布其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捌降刎A,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景區(qū)方圓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巖、洞、泉、寺、園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麗、幽深,與武夷同屬丹霞地貌,被譽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巖深之神秀。有中開一谷的蒼玉峽,驚而不險的丹梯云棧,放眼萬里的一線天,冷風(fēng)襲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蓮花洞。身姿綽約的姐妹巖,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目前可游覽的景觀有四十余處,摩崖石刻三十九處,另有規(guī)模壯觀的亭、閣、寺廟、書院、山房等十余處。
冠豸山景區(qū)面積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區(qū)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個游覽區(qū)組成。
冠豸山開發(fā)始于宋元佑年間,在石門湖筑亭建閣,植以松竹,成為吟詩斗酒之地。山中風(fēng)景秀麗,獨樹一幟。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云亭、松風(fēng)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時手書的橫匾“江左風(fēng)流”,現(xiàn)存于東山草堂內(nèi);還有乾隆年間的名士紀曉嵐,任福建提督學(xué)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真跡。
近年來,冠豸山風(fēng)景區(qū)的建設(shè)有很大發(fā)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樹種花十余萬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場所,鑿?fù)俗罴延纬獭跋人笊健钡暮髤^(qū)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務(wù)設(shè)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萬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正面登山的話,登上百余米緩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勁的百年老松挺立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其實冠豸山在古代蒼松遍布,但受清末戰(zhàn)亂、“大躍進”毀林煉鋼及“文革”時期亂伐林木的摧殘,冠豸山幾乎成為禿山,僅剩這顆老松因為長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它虬勁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態(tài)給人以愉悅的美感。在迎客松南面數(shù)米有一座六柱涼亭,游人可在那里靜賞迎客松的風(fēng)姿。
冠豸山
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托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為福建省“十佳”風(fēng)景區(qū)之一。1994年,國務(wù)院公布其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冠豸山風(fēng)景區(qū)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松風(fēng)亭。半云亭筑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郁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shù)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fā)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shù)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峰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余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峰朝斗”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云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說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處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區(qū)。靈芝峰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罢仗鞝T”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nèi)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于飛云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險壑之中。登艇游覽,山環(huán)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云亭、松風(fēng)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于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fēng)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xué)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
冠豸山正在申請世界自然遺產(chǎn) ,目前還沒有結(jié)果。
石門湖
石門湖——坐落于冠豸山東南的石門湖,面積四百多畝,如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險峰奇谷中,四周環(huán)山,“是連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門宿云"所在地。 要深度感受石門湖的清幽以及風(fēng)景如畫,選擇蕩舟其間,無疑是最好的方式。登上游船,緩緩前行,船漿劃破波光瀲滟的湖面,推動著小舟時而穿過狹窄的峽谷,時而閑庭信步開闊的湖面,“水轉(zhuǎn)山間走,山回水中行”,山風(fēng)習(xí)習(xí),清涼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盡頭,“山窮水盡疑無路”,卻“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處曲徑通幽,山環(huán)水繞,水傍山立。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水面奇觀,歷歷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畫連一畫,讓您親歷人在畫中游的愜意旅程。偶而,一兩只白鷺、野鴨,從湖邊的綠林中飛出,掠過水面,生機 盎然,引來無數(shù)游人驚叫。 石門湖旁邊有一塊奇石,因形如女性生殖器而被名為“生命之門”,它以獨特的身姿詮釋著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吐露著冠豸山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另外,石門湖攜同小三峽、雙乳峰、猴孫撞鐘等景點一起組成的石門湖景區(qū),游歷其間,相信定能讓你發(fā)現(xiàn)更多美景的。
九龍湖
九龍湖景區(qū)左起云霄巖,右連竹安寨,面積10.84平方公里,湖水碧波蕩漾,幽深湛蘭,庫區(qū)水路迂回曲折,兩岸丹霞山巒陡峭,山奇水秀,遠看湖上群山如游龍戲水,近觀壩下湖水如玉女散珠。共有蜘蛛巖、水上金字塔、鄂魚峰、金鼠巖、九龍獻瑞、佛洞、八仙巖等景點20多處,是冠豸山風(fēng)景區(qū)又一顆璀璨明珠。 九龍湖內(nèi)港汊眾多,彎彎曲曲,處處是“水上迷宮”,曲徑通幽,是一個珊瑚狀的湖泊,而主要有四大龍溏坑、飛龍坑、九龍灣坑和碧螺坑。主要景點有: 九龍獻瑞:位于大壩口,九條如巨龍走勢的山脈齊聚于次,而其中一條飛龍最為生動形象,蜿蜒曲伸,猶如從天而降猛龍,正潛翔入海,栩栩如生。 金猴戲犬:大壩側(cè)一組丹霞石柱、石壁楊成一幅美妙、畫圖。正中石柱活象一位魁梧壯漢,為九龍湖守護神。在它的腳下是“金猴戲犬”圖,金猴激戰(zhàn)天兵天將,面對一群兇神惡煞的圍攻,騰身一躍,站于“哮天犬”尾巴上搔首弄姿,戲弄敵人。 如意壁:在一塊山崖下方,壁立平整,棱角分明。象一扇洞府山門。(也有人稱它為“無字碑”) 靈蚌含珠:一小山丘形似靈蚌,碩大豐滿,勃勃生機,猶如正在孕育著無數(shù)個珠的蚌母。 飛龍顯身:九條獻瑞中,其一起在半腰中突然裸露出100余米長龍身。猶如正在它的敵人酣斗中突然顯出原形,威風(fēng)凜凜震懾對方。這是一道“丹霞山脊”也稱“石梁”,如攀登這段石梁比黃山“鯽魚背”更險更奇。 百仙洞:一巨大的峭壁上由于松軟的沉積巖被水流沖刷,風(fēng)霜侵蝕,形成了眾多星星點點,大小不一的圓洞,如神仙居處。 八仙巖:上下兩巖洞,似如房舍,傳說鐵拐李曾三次到此。側(cè)彎原有大八仙巖后風(fēng)化倒塌。 獅子巖:一高聳山崖上端,一側(cè)看似華南虎虎頭,而另一側(cè)看卻似睡眠中盤作數(shù)圈的大蟒蛇。 此外還有木魚清音、石燕崖、鯨魚號海輪、高石觀音坐蓮、仙女洞、柑桔墩等景點和許多未命名的景點。
連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剛正廉明之意,舊稱“東田山”、“蓮峰山”。位于福建連城縣城東郊1公里。山體于縣戚之東1.5公里處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景區(qū)方圓..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