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古蜀文明的發(fā)祥地,一本《三國演義》,讓大人小孩都知道了劉備、諸葛亮。位于成都武侯區(qū)武侯祠大街上的武侯祠,以及相鄰的錦里古街,向來是去成都旅游必逛的景點。武侯祠需要購買門票,50元/人,而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為代表的錦里古街,卻是一處免費的場所。那么這兩個景點哪一個更值得玩呢?

武侯祠,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而建的祠廟,舊時也被稱之為“孔明廟”。到了后代,人們把諸葛亮跟蜀國的君主劉備一起祭奠,武侯祠也就成為了國內(nèi)唯一的“君臣合祀”的寺廟了。據(jù)說目前在國內(nèi)共有九座比較完整的“武侯祠”,其中位于陜西漢中勉縣的“武侯祠”,就被譽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公元的234年10月,蜀國丞相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行至“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時,不幸病亡。諸葛亮去世29年之后,蜀后主劉禪下詔為諸葛亮建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所以祭奠諸葛亮的寺廟也就稱之“武侯祠”。

史料記載,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原本也是單一的祭奠諸葛亮的寺廟。后因武侯祠的邊上,有蜀主劉備的陵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惠陵”,于是后人便把惠陵、武侯祠合并于一起,以至于到了后代,外界只知道武侯祠,而下葬劉備的惠陵,以及為祭奠劉備而建立的漢昭烈廟,反而成了陪襯。

武侯祠自興建至今,幾乎每個朝代都經(jīng)歷過焚毀或破壞,有被燒香的人不小心燒了寺廟的,有被戰(zhàn)火毀壞的,還有受自然災(zāi)害影響的。現(xiàn)在人們所見到的武侯祠,大體格局為清朝乾隆年間重建的模樣。它包含了惠陵、漢昭烈廟、三義廟和武侯祠四個部分,全部逛一遍大約需要小半天的時間。

武侯祠內(nèi)最值得細看的有三件寶貝:一是被稱之為“唐碑”“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二是明云紋雙云耳三足鐵鼎,三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趙藩題寫的“攻心聯(lián)”?!肮バ穆?lián)”的上聯(lián)為“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下聯(lián)為“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一副對聯(lián),道盡了整部三國歷史,不能不說是“絕對”。

趙藩,云南大理劍川人,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學者、詩人和書法家。1902年,趙藩到成都游覽武侯祠,題寫下了這副對聯(lián),現(xiàn)懸掛于諸葛亮殿的門口。

與武侯祠一墻之隔的錦里古街,除了三國文化之外,更帶有市井的味道。去過錦里的人都會說,錦里古街帶有“草根味”,確實不錯?,F(xiàn)在的錦里古街,依舊像極舊日的街肆,人們摩肩接踵,在并不寬敞的石板巷道內(nèi)你來我往,沒有任何儀式感。

錦里名字的由來,據(jù)說是從前這一帶的居民,都是織錦的工匠,錦里也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yè)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就很出名。只不過現(xiàn)在人們游玩的錦里古街,是在2004年時新翻建的,風格也以明清建筑為主。

說到錦里,其實它更像是一條商業(yè)步行街,整個街道全長約550米,濃縮了成都人生活的精華,古街上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小吃店、工藝品店、土特產(chǎn)店,自然也少不了一些露天的攤位。游客走進錦里,就能全方位品嘗成都的各種風味小吃,各種旅游特色商品,就看你口袋捂得緊不緊了。

漫步在錦里古街,時光可以過的不緊不慢,空氣中永遠彌漫著成都麻辣的香味,這也讓喜歡成都美食的游客,口水止不住流淌。在錦里,品嘗成都美食不用裝模做樣,你可以邊走邊吃,也可以蹲在墻角下偷偷吃,還可以三五好友找個露天餐桌大聲喧嘩,因為錦里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自由。

武侯祠與錦里古街,前者需要花50元門票錢,后者可用50元錢吃好幾樣成都美食。那么武侯祠和錦里,哪一個更值得玩?其實你要是有時間,先玩一下武侯祠,實地感受一下三國文化的氛圍,要比書本上讀到的三國深厚得多。玩過武侯祠,正好胃口大開,那么一步之遙的錦里是你的不二之選。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