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美食 > 北京 > 小吃 > 正文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chǎn)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tǒng)小吃,同蕓豆卷一起傳入清宮。宮里吃的時候通常裝在精致的盒子里,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據(jù)說慈禧喜食。而沿街叫賣的通常加小棗,整塊出售。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民間的豌豆黃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于春季廟會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像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
做法:
"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于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nèi),俟其冷卻成坨后,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于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jīng)營此業(yè)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xiāng)。
清宮里的豌豆黃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jù)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制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zhì)地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后,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蕓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制作方法:
用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泡3遍。用銅鍋燒水(不能用鐵鍋)將去皮的豌豆放入鍋內(nèi),加堿,將豌豆煮成粥狀,然后帶原湯過籮,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nèi)加白糖,炒30分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嫩,也不能過火。太嫩不能凝固成塊,太老凝固后會有裂紋。炒的過程中,須隨時用木板撈起做試驗,如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nèi)豆泥融合(俗稱堆絲),即可起鍋。起鍋后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具內(nèi),蓋上光滑的薄紙,防止裂紋,還可保潔,晾涼后即成豌豆黃。
從讓黃金周的寶島游遭遇意外波折的臺風(fēng)“薔薇”,到如今華航班機的亂流急墜事件,內(nèi)地游客和臺灣的黃金... |
隨著十一黃金周的來臨,秋色也漸濃了。俗話說“一葉知秋”,又到了賞紅葉的時節(jié),周末不妨駕車出游,看層林浸染,領(lǐng)略秋的韻味... |
|||
在一個國家的文明體系中,博物館文化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緯。一個日益重視公眾文化權(quán)益的社會,其文化設(shè)施理應(yīng)盡可能消除各種門檻... |
第二屆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專家論壇在江蘇揚州舉行,期間將舉辦嘉賓水上入城儀式、專家論壇等多項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