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5月1日起,廣大游客又有了一處夜間休閑、賞景的好去處,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景區(qū)的離堆古園部分將在夜間7至9點正式開放。其間,各位游客只需購買15元/人的門票即可進入千年古園,去感受、體味其與白天不一樣的情韻。
實行夜間開放后,古園內各個景點都將開放燈光工程,同橫跨內江的南橋、遠處的玉壘閣以及新打造的古城燈火交相輝映,景區(qū)內的臥鐵噴泉也將正常開啟。還將增加天府源茶藝、古樂、歌舞表演,清溪園增設咖啡、酒吧、香醉閣夜啤酒等特色服務。同時,還將不定期地組織特色演出和游園活動等。
離堆古園宋代稱“花洲”,占地80余畝,古為“湔氐村”、宋代名為“花洲”、清代更名為“桑園”。現(xiàn)存古園始建于1929年,初名 “都江公園”。1931年擴建后,因建在離堆之上更名為“離堆古園”。又名“古樁園”,園內小橋曲徑,亭榭錯落,奇花異樹、秀色滿園,有“西蜀名園”之譽,為川派盆景藝術的發(fā)祥地之一。
離堆古園景點
清溪園
川西最大的盆景園。園內清溪潺潺,有古代盆景藝術精品,展現(xiàn)川派精品盆景、園林的無限魅力。來是川派盆景基地之一。近現(xiàn)代川派盆景代表人物“三陳一楊”中的“一楊”,指的就是本園退休職工楊茂盛。園內有川派盆景、樁景400余件。其中:紫薇花瓶,樹齡已1300多年,造型精美,巧奪天工;紫薇屏風,植于宋,成型于明末清初,是難得的珍品;一株樹齡千年以上的瓶蘭(金彈子),是川派三彎九倒拐蟠扎的范例。園中川西民居式的建筑,精巧的框景照壁,眾多的園藝精品,使它芳名遠播。
臥鐵
在正對大門美麗的噴泉里面,橫放著四根鑄鐵,這叫做“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志,也就是岷江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刻度尺,它還是灌陽十景之一“翠竹窩棲鳳”景觀。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羊馬,后來演變?yōu)榕P鐵,F(xiàn)有四根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這四根臥鐵是復制品,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堰功道
灌溉千古的功績,自有不可忘懷的功臣。為了紀念治水先賢,都江堰人修建了這條長150米,寬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分別代表了從秦漢時期------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堰功道將歷史上對都江堰有特殊功績的十二位功臣塑像于此,讓人們永遠銘記。堰功道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龍吟溝,共有248個大小龍頭向溝中吐水,溝內之水直流到臥鐵之下。為什么會偏偏設計248個龍頭?其實它是體現(xiàn)了道教思想中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變四相,四相演八卦之說,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在每尊塑像中間都伴有古樁銀杏,古樁歷經風雨滄桑,其實這也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十二尊青銅雕像與伏龍觀里陳列的東漢時期李冰石像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長達2200多年的歷史畫卷。
張松銀杏
高6.3米,樹圍最寬達5米,系后漢張松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原植于張松故里崇寧縣三圣寺(今彭州市豐樂鄉(xiāng))。張松是后漢時期益州牧劉璋的幕僚,此人其貌不揚,但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伏龍觀
雄踞在號稱“中流砥柱”的離堆之上,晉代為“范賢館”,北宋改為“伏龍觀”以紀念李冰。觀內有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及明代飛龍鐵鼎等國寶級文物。相傳為二郎降伏孽龍之處。也是灌陽十景之一“寒潭臥伏龍”的所在地。始建于西晉末年,伏龍觀三面臨水,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殿宇巍峨,層次迭起,三重殿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十分自然。北宋初年,人民緬懷治水英雄李冰父子,大興土木,擴建殿宇,因襲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改“范賢館”為“伏龍觀”。 又稱“老王廟”、“李公祠”、“李公廟”,是歷代祭祀李冰治水的主祭之地。
神龜池
在天府源茶館西。岷江水從伏龍觀前涌出,經碧玉池、花洲廊橋、憶夢亭,至天府源茶館分為兩支,一支呈灘景,一支成瀑布,匯入荷花池中。這里水色澄碧,曲徑蜿蜒,別有情趣。
涸河灘
在神龜池南。展現(xiàn)治水前的荒涼,告誡人們珍惜水源,保護環(huán)境。灘南一株西南衛(wèi)茅(俗稱印木),胸圍約1.5米,高10余米,被一株油麻藤反復纏繞,共生共長,人稱“夫妻樹”,是園中一大奇觀。
天府源老茶館
在離堆公園內的古樹名木掩映下,有一座建筑考究的天府源老茶館。這里綠水環(huán)繞、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主館內有小舞臺、雅間、館中有茶道表演、古樂演奏、歌舞表演;在古樂中品一杯香茶,把玩一下琴棋書畫,或者欣賞一下欄下的風光,真是到清涼境,生歡喜心。
園門至伏龍觀軸線北側,屬典型的川西園林布局,從東到西,依次分布著垂絲海棠林、梅林、杜鵑花林、石榴花林,中有蜿蜒小道,方便游人四季觀花。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