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卡松(Carcassonne)是法國南部隆格多克胡希雍地區(qū)的一個市鎮(zhèn),高高地建在歐德河(L’Aude)陡峭的岸邊,整體結構建得非常完美。市鎮(zhèn)位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并依托伊比利亞半島,可以說是歐洲的咽喉要道。早在西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就吞并了此地的部落,并在中世紀時期在這里建立了防御工事。

本市的特卡瓦爾家族(Les Trencavels)的勢力非常強大,12世紀時期,本市在建造過城堡和教堂的特卡瓦爾家族的統(tǒng)治下達到鼎盛時期。但是在1659年,《比利牛斯山條約》出臺,卡爾卡松所屬的原本歸西班牙版圖的隆格多克胡希雍地區(qū)歸屬法國,自此以后,卡爾卡松特有的防御工事就此走向衰敗。
1853年,建筑師Eugène Viollet-le-Duc 著手對卡爾卡松老城區(qū)進行修復。雖然防御工事的作用不復存在,但是經過長時間的修繕,這座昔日擁有52座塔樓以及3公里城墻的的不可攻克的堡壘經過華麗的轉身,如今已經變成游客夢想中的旅游勝地,1997年,卡爾卡松被納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卡爾卡松城堡和古城墻(Chateau et Remparts de la Cité de Carcasonne)
著名的卡爾卡松城堡位于城鎮(zhèn)的東南方,它的歷史悠久,曾經被高盧人、羅馬人、西哥特人等爭相占領。白天的城堡氣勢恢宏,夜晚的城堡則燈火通明。

卡爾卡松老城區(qū)的城墻是由法國路易八世,九世與勇者菲利浦(Philippe Le Hardi)于13世紀興建的。
納荷波恩人城門(Porte Narbonnaise)
兩側為砂巖塔樓,建于1280年。其防御設施包括兩道柵欄吊起來的閘門,兩扇鐵門,一條護城河和一座升降吊橋。

佇立在老城區(qū)的入口稍稍停留一會兒,歷史的感覺不由自主地顯現(xiàn)出來。雖然這里已經是法國非常熱門的旅游勝地,身邊的旅游紀念品店和餐館鱗次櫛比,但是小駐片刻,依舊有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時光荏苒,老城區(qū)修繕已久,但是,守舊的法國人對城區(qū)(La Cité)的修建一直頗有微詞,持批評態(tài)度的大有人在,有人說它看起來太過新潮,缺少了歷史感。和老城區(qū)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新潮”相比,法國人更傾向于帶有些許浪漫氣息的“廢墟”。
伯爵堡(Chateau Comtal)
這座建于堡壘中的城堡設有護城河,五座塔樓,城墻上建有防御用的木制長廊。

圣納澤爾大教堂(Cathédrale St-Nazaire)
圣納澤爾大教堂位于城堡的南側,這是一座仿羅馬式和哥特式的大教堂,擁有精致的玫瑰花窗。在這座大教堂中,有一方著名的圍城石(Pierre du Siège),據(jù)傳這方石頭是描繪1209年,為了鏟除異教徒,軍隊圍攻卡爾卡松時的情景。如果運氣好的話會碰到唱詩班在此吟唱。


老橋 (Pont Vieux)
老橋始建于14世紀,19世紀經過重新整修,外貌已經煥然一新,老橋橫跨在奧德河上,是卡爾卡松除了城堡之外最著名的景觀,和卡爾卡松城堡相得益彰。

卡諾廣場 ( Place Carnot)
卡爾卡松在經過修整后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卡諾廣場座落在卡爾卡松新城的正中心,在廣場的中心有一座海神雕像。周末,這里經常會舉行集市,各路商人紛紛在此展示自己的商品,奶酪、肉類、新鮮蔬果一應俱全。

雅各賓紀念門 Porte Monumental des Jacobins (Portail des Jacobins)
雅各賓紀念門位于卡爾卡松新城區(qū)的南側,紀念門是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派而命名。穿過雅各賓門向北,一路前行可以到達卡諾廣場。

貝爾維尤花園 (Jardin Bellevue)
貝爾維尤花園坐落在奧德河的西岸,景色優(yōu)美,從這里可以觀看位于東邊的卡爾卡松城堡的全景。

百鳥園(Cité des oiseaux)
百鳥園位于城堡以東,園內有天鵝、鸚鵡、猛禽等多達300多種鳥類,經常會有一些猛禽表演,與周邊的景色相映成趣。

附:宗教小知識
卡爾卡松鎮(zhèn)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有著強烈的軍事戰(zhàn)略意義,在當年宗教紛爭的時期,致使它同樣的常年處于宗教的沖突之中。1209年,曾經是子爵、伯爵的蒙佛(Simon de Montfort)帶領軍隊鏟除曾經庇護純凈教派的特卡維爾一族。14世紀時,宗教裁判所仍然繼續(xù)鏟除純凈教派。
純凈教派(源于希臘文Katharos,純凈之意)是13世紀基督教的分派。此教派批判原有教會的腐敗,因此他們被視為異教徒。
下圖是J.P.Laurens 的《卡爾卡松被判終身監(jiān)禁者》(Les Emmurés de Carcasonne),描述的是宗教裁判所塔樓中的犧牲者。

?。ū疚乃袌D片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