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昏的瓦維爾城堡,被陽光刷成金黃,三三兩兩的游人,懶懶地享受著落日余輝的溫暖。維斯瓦河如玉帶一般,繞過城堡山,穿過城市,蜿蜒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幾只白天鵝和不知名的水鳥在維斯瓦河上自由地游弋。

站在瓦維爾城堡上,迎著夕陽喝完一杯咖啡,再沿著迷人的維斯瓦河堤蜿蜒騎行——克拉科夫的居民沒有不為維斯瓦河自豪的。這條波蘭最長的河流,從西里西亞的貝茲基德山脈出發(fā),穿過北歐平原,流經(jīng)克拉科夫、華沙、托倫,最后在格但斯克匯入波羅的海。

矗立在維斯瓦河畔高地上的瓦維爾城堡,是波蘭最古老的宮殿之一。自1038年起,波蘭王室在這座雅蓋隆王朝留下來的王宮里,延續(xù)居住超過五個世紀。即便齊格蒙特三世在1596年將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了華沙,瓦維爾城堡依然維持著象征著國都皇城的榮耀。

這里的皇家大教堂是波蘭歷代國王加冕以及逝后的安葬之地,波蘭許多著名歷史人物的靈柩也安放于此,其中包括世界聞名的波蘭詩人密茨凱維奇,名聲顯赫的波蘭籍教皇約翰。保羅二世,還有在2010年4月10日墜機事件中罹難的波蘭前總統(tǒng)卡欽斯基。

波蘭太沉重,鮮血浸透了它的近現(xiàn)代史??死品蛞灿兴谋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克拉科夫是歐洲最重要的猶太人聚居地。公元十一世紀,第一批猶太人從布拉格和德國來到波蘭;三百年后,波蘭國王卡西米爾大帝卡齊米日三世頒布詔諭,準許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到克拉科夫定居,這座城市因猶太人的才智而迅速崛起。

在以克拉科夫為背景拍攝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List)中,納粹黨衛(wèi)軍軍官阿蒙·高斯說過這樣一段話:“今天就是歷史。今天將會被永遠記住。很多年以后年輕人將會對今天充滿好奇。今天就是歷史并且你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六百年前,當他們到處散播的譴責,所謂的大卡西米(Casimir the Great),告訴猶太人他們應(yīng)該到克拉科夫去。他們來了。他們帶著財產(chǎn)來到這座城市。他們定居下來。他們掌握權(quán)利。他們在商業(yè)、科學、教育和藝術(shù)上興盛起來。沒有他們帶來的東西就沒有他們的繁榮。六個世紀以來,這兒是猶太人的克拉科夫。到今晚為止,這六百年將會是謠言。他們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德國攻入克拉科夫后,波蘭最古老的大學雅蓋隆大學(建立于1363年)全體教師被殺,5.5萬猶太人被遣送到了距離克拉科夫幾十公里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同時將波蘭總督府設(shè)在了克拉科夫,而曾經(jīng)的皇家城堡則被總督漢斯·弗蘭克當成了臨時政府。 由于德軍在撤退沒有對城市進行破壞,而盟軍也沒有對其實施轟炸,老城竟然在戰(zhàn)爭中奇跡般地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按照導游畢達的說法,自從波蘭王朝將首都遷往華沙之后,“人們就好像遺忘了克拉科夫一樣”,這反而成就了克拉科夫純粹的城市風貌。直到1978年,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克拉科夫老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時,大家才突然發(fā)現(xiàn)她的精致與美好。在波蘭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克拉科夫占了半數(shù)以上,有55處建筑和紀念碑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是名副其實的歐洲文化之都。

“哪有比克拉科夫更美的地方啊?!”
在另一部同樣經(jīng)典的電影《盜走達·芬奇》中,“大盜舒瑪”在陽臺上俯瞰克拉科夫時,禁不住如此感嘆道。

電影中的“主角”——達·芬奇的 名作《抱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如今就珍藏在克拉科夫 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Czartoryski Museum)內(nèi)。這是達·芬奇僅有的四幅女性肖像畫之一,從藝術(shù)價值和知名程度來說,在它之上的僅有《蒙娜麗莎》。
巴黎盧浮宮的《蒙娜麗莎》面前人聲鼎沸,三米開外便有護欄。但在這里,每次允許進入的游客不超過二十人。

奔流不息的維斯瓦河穿城而過,在河的北岸,是保存完好的老城。城里的房屋大都不高,教堂尖塔掩映下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建筑,被夕陽拉成了斑駁的光影。偶然抬頭,才發(fā)現(xiàn)天邊已經(jīng)掛上了一輪新月。

克拉科夫是一個不大的城市,完全可以采取步行方式隨意行走。如果走累了,可以找家咖啡館坐坐,也可以跳上電車歇一會兒。從任何一條街道都可以走到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市集廣場(Main Market Square)。

市集廣場是克拉科夫老城的中心,也是每一位沒有去過克拉科夫的人心向往的地方,其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1257年。在這個方圓四萬平方米的廣場附近,分布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歷史地標建筑。

建筑就是凝固的歷史,它們承載著歷史的變遷。公元十世紀末克拉科夫并入波蘭國家版圖之前,維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據(jù)史料記載,其建城史至少在公元七世紀以前。自1038年起,在長達六百年的時間里,克拉科夫都是波蘭王朝的首都,曾經(jīng)與布拉格和維也納鼎足而立,這些歷史都詳細地保留在了今天的克拉科夫老城。

廣場上,一位裝扮成中世紀歐洲武士的男子,手持一把長刀“擄”了一位美女,男伴上前營救時,反被武士拿刀架住了脖子,看得圍觀的人群哄堂大笑。

廣場的中央豎著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的雕像。在波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亞當·密茨凱維奇的雕像,他是波蘭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詩人,被波蘭人民尊為民族英雄。

在亞當·密茨凱維奇雕像的正前方是圣瑪麗亞教堂(St.Mary Church)。這座高聳如云的雙塔教堂是波蘭最有名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始建于1355年,兩座高低不同的鐘樓,高的一座達81米,低的一座69米,塔尖上鑲嵌著金色的王冠,在夕陽映照之下,散發(fā)出一種迷人的色彩。

教堂有兩個入口,正門是做禱告的信徒走的,游客則由側(cè)門進入。購票的地方就在入口處,門票不貴,每張7茲羅提。如果要攜帶相機進去拍照,需要另付費,每臺相機收費5茲羅提。購票的時候會給一份中英文的教堂介紹,內(nèi)容非常詳盡,細致到每一個雕塑的名字都有標注。

教堂內(nèi)部裝飾華麗,陳列著許多珍貴的藝術(shù)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正面總祭壇上的雕刻。

這幅橙木彩繪群雕是德國十六世紀雕刻大師施托斯(Veit Stoss)用12年時間完成的,人物神態(tài)各異,雕法精細靈動,其藝術(shù)價值遠遠超過巴黎圣母院。

從教堂里參觀完出來,恰好遇上了整點時分的小號聲,廣場上的人們都停下了腳步。循著聲音往教堂的鐘樓頂端望去,只見一位號手正站在小窗戶前吹著小號。正聽得入神,號聲戛然而止。問導游,說是因為1241年蒙古大軍攻入克拉科夫時,被鐘樓上的一位號手發(fā)現(xiàn),便吹號向全城示警,不幸吹到一半就被蒙古人一箭射中而死。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忠于職守的號手,這個傳統(tǒng)就被流傳了下來。

座落在亞當·密茨凱維奇雕像身后的紡織會館,是曾經(jīng)享譽歐洲的貿(mào)易中心。這座文藝復興樣式建筑,也是克拉科夫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在十五世紀波蘭全盛時期,來自東方的絲綢和香料源源不斷地運到克拉科夫,進入歐洲皇室、貴族與富商大賈;克拉科夫的紡織品、鉛和維利奇卡鹽礦出產(chǎn)的鹽又被送往世界各地。

時至今日,這里依然如同幾百年前一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東歐的皮草,是這里最有特色的商品。

在紡織會館的右側(cè)是建于十三世紀末的克拉科夫老市政廳鐘樓(Wieza Ratuszowa),這也是老市政廳唯一保留下來的部分。1320年,弗拉迪斯拉夫統(tǒng)一波蘭后,對克拉科夫進行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設(shè)。整個城市規(guī)劃以市集廣場為中心展開,無數(shù)街道從這里延伸開去,四周環(huán)繞著教堂、修道院、鐘樓和方塔,一直伸展到瓦維爾城堡山腳下。

克拉科夫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城市里大大小小的教堂無數(shù),拐個彎,轉(zhuǎn)個角就是一個教堂。比如市政廳鐘樓正對面有一座叫圣沃伊切赫(St。 Wojciech)的教堂,綠色大圓頂,建筑規(guī)模也不大,毫不起眼,卻是一座從十一世紀建成之后便完整保存下來的羅馬式建筑。

在圣瑪麗亞教堂的后面還有一座圣巴爾巴里教堂(Kosciot Sw.Barbary),教堂內(nèi)的陳設(shè)裝潢也很精致。

正在拍攝圣巴爾巴里教堂時,一輛馬車從我身邊經(jīng)過。我跟著噠噠的馬蹄聲,七彎八拐走進圣瑪麗亞教堂后面的一條街道里。遠遠地就看到一座羅曼式建筑矗立在街道的盡頭。歪打誤撞,讓我遇見了這座據(jù)稱是克拉科夫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安德肋教堂(Ko?ció? ?w。 Andrzeja w Krakowie)。

安德肋教堂興建于1079—1098年,在教堂外墻的立柱上有十二門徒雕塑,圓形的巴洛克式塔頂上又加有八角式塔樓。這也是一座在整個歐洲都非常罕見的堡壘式教堂——教堂在建造時,將立面大部分的底部設(shè)計成了防御窗,也因此在1241年蒙古大軍入侵克拉科夫時,成了唯一一座抵御住蒙古人進攻的教堂。

從市集廣場上的圣瑪麗亞教堂往北走,順著克拉科夫最熱鬧的Florianska街,就可來到建于十三世紀的圣佛洛瑞安城門。

中世紀的克拉科夫周圍環(huán)繞著3公里長的壕溝和城墻,有四十六座塔樓,七個城門,前后耗費了兩個世紀的時間。如今,為了防御入侵而建的城墻在19世紀已被破壞掉,唯有城墻的北門—圣弗洛瑞安門(Floryan Gate)尚在。

圣佛洛瑞安城門被認為是進出克拉科夫老城的主要通道,也是克拉科夫老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城門南面裝飾有克拉科夫的守護神圣·弗洛瑞安的浮雕。這座哥特式塔樓高33.5米,是克拉科夫在1241年遭到蒙古人攻擊之后建立的防御系統(tǒng)的一部分,通過一座橋與護城河對面的圓形甕城巴爾巴坎(Barbakan)相連。

作為守衛(wèi)舊城的前哨防御系統(tǒng)的一部分,這種圓形的甕城曾經(jīng)在歐洲遍地開花,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再找到第二個。

數(shù)百年來,這個古老的都城好象還停留在中世紀的時光里,人們依然過著當年奧匈帝國的波西米亞式生活方式。黃昏時分,莊嚴的教堂鐘鼓齊鳴,濃郁的中世紀風情讓人覺得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到了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城市。
TIPS:
交通

飛機
中國國際航空有bj直飛華沙航班,每周三班,單程約9小時。出關(guān)后直接轉(zhuǎn)乘波蘭國內(nèi)航班,一小時即到克拉科夫BaliceAirport。

火車
歐洲有發(fā)達的鐵路交通,大部分歐洲城市的火車站基本上都在市中心,且所有的主要機場都有包括火車在內(nèi)的多種公共交通工具連接。如果把華沙作為波蘭乃至歐洲旅行的中轉(zhuǎn)站,搭乘火車絕對是很好的交通方式。
克拉科夫距離首都華沙只有200多公里。從華沙到克拉科夫,乘坐火車只需要兩個小時多一點就到了??死品蚧疖囌荆↘rakowGlowny)位于市中心公車站DworzecPKS對面。從克拉科夫火車站出站,穿過馬路,就是克拉科夫老城。克拉科夫火車站是波蘭的第三大鐵路樞紐城市,有到其他城市或鄰國如德國、荷蘭阿姆斯特丹、匈牙利布達佩斯等遠程列車。

需要注意的是:歐洲的火車站跟中國的完全不一樣!如果你用在中國乘火車的習慣在歐洲乘火車,一定是手忙腳亂,說不定車已經(jīng)開走了,你還沒找到站臺。

歐洲的火車站沒有安檢,自由出入,站臺是開放式的,也不用檢票,提前10分鐘到達站臺,然后直接上車就是——這看起來非常方便,關(guān)鍵是你要如何找到自己所要乘坐的車次??康恼九_在哪里。站臺上的火車太多了,而且同一站臺所停的那列火車不是開往一個方向的,每節(jié)車廂分別開往不同的地方。比如我從華沙去捷克布拉格,列車同時掛的就有去往奧地利維也納、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車廂。

所以,你必須先找到站臺數(shù)字,然后再看是站臺的哪一段,最后再在車廂門處的顯示屏中對照你所要坐的車次是否相符就ok了。

除了電子顯示屏幕,在候車大廳和站臺上一般都會有如上圖中所示的黃色的時刻表,上面有標明車次時刻及站臺。在歐洲,每列火車的發(fā)車時間及站臺通常都是常年固定不變的。上車后,列車員會到座位上來檢票蓋章。熟悉了這些程序之后確實非常便捷。實在不行,問一下站臺上的工作人員,他們一般都會很熱情的告訴你的。

我的本次歐洲之行,交通方面使用了Eurail歐鐵通票的全境通票。憑此通票,可在有效期內(nèi)無限次隨意搭乘歐洲境內(nèi)所有地區(qū)的列車,無須指定車次和座位,這對于行程寬松尤其是自由行的旅行者來說,特別的適用。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夜行列車均需要提前預(yù)訂座位。如果不訂座而搭乘必須訂座的車次,一旦被列車員查票時查到,則有可能面臨高昂的罰款而得不償失。推薦使用Eurail歐鐵通票的官方APP:Rail Planner,如上圖,可查詢列車時刻表和換乘信息,搜索結(jié)果中會顯示是否需要訂座,當然查詢前也可以設(shè)置為只顯示無須訂座的列車,簡單又好用。
如果需要搭乘必須訂座的車次,只要在列車出發(fā)前到達任何一個火車站的售票中心,出示Eurail Pass并向工作人員講明需要訂坐的車次和車站,即可付費訂座。訂座成功后會給到另一張顯示具體車次、車廂及座位信息的車票,連同Eurail Pass一起乘車即可。
此外,歐洲火車到站后是沒有列車員來開車門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列車都是自動開門,有的列車是要乘客自己動手按下開門按鈕才會開門,這一點在換乘時尤其要注意。我第一次換乘時,不了解這個,以為有列車員開車門,就錯過了下車。好在是自由行,使用Eurail歐鐵通票可以任意乘車,索性翻出列車時刻表,找了一個感興趣的地方下車游玩了一天。
貨幣
波蘭是歐盟國,但未加入歐元區(qū)。貨幣名為茲羅提,1茲羅提約合1.7 元人民幣。VISA信用卡普遍接受。
購物
除了琥珀之外,波蘭的“生命之水”伏特加是當?shù)靥禺a(chǎn),維利奇卡古鹽礦的浴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語言
波蘭語
時差
晚7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