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9萬平方米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金碧輝煌,從地板、墻壁、門窗到天花板,都以包金、大理石、孔雀石、碧玉等裝飾。紫金、水晶做成的各式華麗燈飾晶瑩閃爍,每個沙皇的接待大廳、小廳都有各自獨特的歷史背景及時代意義,每位沙皇、皇室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居所。拋開博物館藏品不提,其建筑本身就是值得欣賞的工藝品。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維埃政府就對外開放了包括皇室居所在內的冬宮,讓人們欣賞到神秘的皇家居所。
博物館游覽本來就是見仁見智,不可能所有展品都一一欣賞,更何況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同,強烈建議在游覽之前先仔細閱讀導覽圖,規(guī)劃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線即可。



我在冬宮里走了整整6個小時,也只看了個大概其。就是出來時候覺得腿都要斷了=。=
效率比較高的參觀路線是:先從“約旦樓梯”上二樓,約旦樓梯-元帥廳-彼得大廳-國徽大廳-1812戰(zhàn)爭畫廊-圣喬治大廳-亞歷山大廳-白廳-金色客廳-皇家小客廳,返回約旦樓梯,再從約旦樓梯開始游覽東面的小埃爾米塔日、老埃爾米塔日、新埃爾米塔日:約旦樓梯-亭臺大廳-議會樓梯-拉斐爾長廊-意大利大透光廳-兵器大廳-鄉(xiāng)間繪畫走廊-樓梯大廳,下到一樓。一樓參觀意大利圓柱廳,神像大廳和100號埃及展廳,再上三樓欣賞遠東和中亞藝術。



網購票從側門進入,入內后進入博物館的第一層,展廳主要展出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的文物。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16萬件藏品中,包括幾千件古埃及的文物,石棺、木乃伊、浮雕、紙莎草紙文獻、祭祀用品和科普特人的紡織品。

埃及廳(100):冬宮收藏的埃及文物并不算多,這間房間最早曾是冬宮食堂,1940年改建為古埃及廳,房間中陳列了古埃及的木乃伊、浮雕、石棺和日常用品。




如果從面向涅瓦河的大門進入冬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寬敞華麗的前廳,盡頭就是通往二樓的“約旦樓梯(2)”。最初這里被稱為“使節(jié)樓梯”,因為各國使節(jié)都經此樓梯登上二樓等候沙皇的召見。后來,每年的1月9日,沙皇一家都要經此樓梯走出冬宮,在涅瓦河畔舉行隆重的受洗儀式,涅瓦河被比喻為約旦河(傳說耶穌降生后在約旦河受洗),階梯也就從18世紀起更名為“約旦樓梯”。

白色的大理石樓梯莊嚴肅穆,寬敞的臺階兩側是浮雕式的護欄,墻壁上鑲嵌的鏡子與二樓天花板上由意大利畫家繪制的油畫交相輝映。



二樓第一個大廳就是“陸軍元帥廳(193)”,呈古典主義風格對稱性,大廳墻壁上掛著俄羅斯著名元帥的畫像而得名,其中六幅為陸軍元帥,拉斯卡維奇、蘇瓦羅夫、圖庫佐夫是永久展出的,另外兩幅是奮戰(zhàn)在沙場上的勇士們。

大廳天花板上共有三盞吊燈,中間一盞由500斤青銅打造的鍍金吊燈,也是冬宮最沉重最華麗的吊燈之一。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米凱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戈雷尼舍夫-庫圖佐夫親王,Mikhail Kutuzov ,1745-1813)的肖像畫。

穿過元帥廳進入的小廳是“小皇座廳(194)”,又名“彼得小廳”,為紀念彼得大帝在1837年所建造,雖然面積不大卻位于冬宮的核心位置,體現(xiàn)了對彼得一世的尊重。

地面用九種實木拼成,鑲嵌在墻壁上的是里昂金絲絨,表面用銀線繪制了沙皇時期的國徽、皇冠,上面是俄羅斯雙頭鷹的標志。墻上的壁柱是混合柱式,中間加入了俄羅斯國徽的標志。正中間掛著一盞黑色的大吊燈,大廳正面是一個圓形的大壁龕,內凹約4米深。頂上滿布圓形鎏金圖案,兩邊是兩組白色科林斯式大理石柱和壁柱,柱頭和柱礎都是鎏金的。壁龕中放置著彼得一世的王座,背后是大理石屏風,上面掛著一副油畫《彼得一世與智慧女神》歌頌彼得一世是戰(zhàn)爭和國務的天才,智慧的化身。王座上方的穹頂類似東正教教堂,寓意羅曼諾夫王朝統(tǒng)治在神的庇佑下。



與“小皇座廳”相連的是冬宮最大的房間之一,超過1000平米的“國徽大廳(195)”,是沙皇時期接見貴族,舉辦舞會,宣布國家法令的地方。整間大廳的設計和建筑體現(xiàn)了俄羅斯帝國的強盛,所有省份的徽章都被打造在青銅吊燈的小方板上。四面墻邊排列著金色的雙層立柱,四列柱子頂起一圈金色的廊沿,廊沿上方是窗戶形狀的鏡子,天花板上垂下來幾盞巨大的金色吊燈。

大廳的中央有一個花瓶樣雕塑,據(jù)說,宴會中會將各種美酒和冰塊倒入其中,用特制的酒勺分享飲用。在一戰(zhàn)時期,大廳還曾作為安置傷員的戰(zhàn)時醫(yī)院使用。

俄羅斯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無數(shù),冬宮里專門開辟了一個展廳展示著名將領,就是與“國徽大廳”相連接的“1812戰(zhàn)爭畫廊(197)”,墻壁兩側有329幅肖像,都是參加過1812年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和1813-1814年俄羅斯遠征軍的功勛名將,其中懸掛著的綠色絨布畫框中沒有畫像,因為他們在戰(zhàn)爭中破相或者在戰(zhàn)爭尚未結束時就已陣亡,但金色的畫框刻著他們的名字。

大門兩側是四組科林斯式淺黃色大理石雙柱,雙柱之間裝飾著水晶壁燈。整個畫廊是拱形頂,上面是精美的白色淺浮雕,采用了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混合的模式,使內部十分明亮。走廊的盡頭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騎馬像,由擅長畫理想主義作品的德國畫家弗蘭茨·克留格爾創(chuàng)作。



穿過畫廊就來到了白色大理石裝點的“圣喬治大廳(198)”,曾是沙皇的寶座廳,又名“大王座廳”。面積超過800平米,是冬宮第二大的房間,用于舉行重大國家活動,白色的主基調典雅大方。

寶座后面曾是由無數(shù)顆寶石鑲嵌的世界地圖,遺憾的是如今下落不明。蘇聯(lián)時期曾安放了當時的蘇聯(lián)地圖。每年11月26日的“圣喬治日”都會在此表彰博物館工作人員。

往涅瓦河方向走,第一個大廳就是“亞歷山大廳(282)”,為紀念亞歷山大一世和1812衛(wèi)國戰(zhàn)爭而建造,使用了大量白色大理石和淺藍色顏料裝飾房間,地面拼花的圖案也與天花板相呼應。立柱雖然使用哥特式建筑元素,花紋又有拜占庭風格的特點。

大廳展示了奢華的金銀器皿。

冬宮南面是15-18世紀的法國藝術,其中繪畫雕塑在284、285、287、288展廳,裝飾應用在292、294、296展廳


287展廳《坐在椅子上的伏爾泰》,也是葉卡捷琳娜大帝一生的摯友。

298展廳《藍衣貴婦Lady in Blue》,作者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18世紀英國著名的肖像畫家和風景畫家

1837年,為迎接新的皇室繼承人亞歷山大二世,冬宮西南區(qū)裝修了一系列房間,其中“白廳(289)”是亞歷山大二世和妻子瑪麗亞的婚禮正廳,整體典雅大方,墻壁采用科林斯柱式和小壁柱相結合的白色大理石裝飾,大廳中間吊著三盞巨大的金色吊燈,廳中的柜子也都是皇室之前使用的,休伯特·羅伯特(Hubert Robert)的名畫《landscape with a waterfall》陳列在這里。



與白廳相鄰的是冬宮里最富麗堂皇的房間之一——“金色客廳(304)”,地板用黑、白、褐色、金色的方形小木塊拼貼出馬賽克圖案。墻面、門窗、吊燈和拱形天花都用金箔裝飾

墻面貼滿金箔,連門窗都鍍了一層金。拱形的天花上也是用金箔裝飾出不同的圖案。吊下來的幾盞吊燈也是鍍金的。


再叱咤風云的女皇,也是女性,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曾稱自己得了“寶石病”,她自己不僅收集寶石,甚至也切割過寶石,還從奧爾良斯基公爵手中購買了許多寶石,如今都陳列在展示柜里。

穿過金色客廳就是“皇家小客廳(306)”,曾是亞歷山大二世的妻子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的住所。40年間曾數(shù)次翻新,最后由建筑師博謝設計為適合女性的洛可可風格。小廳供皇家家庭成員起居使用,展示了皇室的沙發(fā)椅子,鮮紅色的家具木制部分全部鍍金。

既然女性都愛美,那房間里就多裝幾面鏡子。臺面背景墻上裝飾著一面橢圓大鏡子,四周用鎏金植物花紋裝飾。兩側墻面以白色大理石雕像壁柱裝飾。天花中間也裝了一面橢圓鏡子,中間吊有一盞金色水晶燈,多塊鏡子反射燈光,空間更加明亮。

宮廷教堂是羅曼諾夫家族的私人禮拜堂。曾見證了1895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與亞歷珊德拉·費奧多羅夫娜的婚禮。

孔雀石廳(189)使用了超過兩噸的烏拉爾山孔雀石原料,被分割成4毫米的碎片,請來能工巧匠根據(jù)石頭的紋路在柱體、家具、花瓶上拼接出不同的圖案和紋路,再在縫隙中灑上孔雀石粉末打磨拋光。



白色小客廳(188),1917年曾被臨時政府征用。

白色的尼古拉大廳(191)也是冬宮最大的房間之一,曾是沙皇舉辦音樂會和戲劇表演的地方,大廳一側長眠著民族英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羅曼諾夫家族的肖像畫廊(153)

==========================
[作者:沙漠玫瑰]
環(huán)球旅游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只身旅行過五大洲近40個國家,200余座城市。
2016&2017年新浪V影響力峰會嘉賓,2017&2018年新浪旅游盛典嘉賓,2017騰訊旅游核心自媒體,騰訊旅游2017年度最佳合作獎,百家號金牌導師,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博主,螞蜂窩攻略作者&達人,窮游精華作者&探路者,窮游&途風體驗師,旅游衛(wèi)視嘉賓,秒拍簽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