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購物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 包頭市 > 正文
名稱: 陰山莜麥
介紹: 莜麥也叫油麥,即燕麥,它生性耐寒,最適合在干旱貧瘠的地方生長,陰山南北陽光充足,非常適合莜麥的生長。莜麥一般是制成麥片食用,蛋白質(zhì)含量高,而脂肪的含量卻極低。
小貼士:陰山莜麥富含磷、鐵、鈣、維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成分,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名稱: 奶酪
介紹: 俗稱酪蛋子。將分離出白酥油的酸奶,經(jīng)微火煮熬后,裝入布袋,擠出酸水,成碎塊狀晾干即為酪蛋子。酪蛋子質(zhì)硬味酸,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為蒙古民族所喜愛。
推薦餐館:賽汗塔拉風情園
地址: 青山區(qū)成吉思汗生態(tài)園
名稱: 馬奶酒
介紹: 蒙語稱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馬奶釀制的一種酒精含量頗小的飲料,制法是將鮮馬奶裝入生皮囊中,掛在向陽處,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攪拌數(shù)次,使馬奶逐漸發(fā)酵變酸。當馬奶變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時,即成為馬奶酒。
推薦餐館:賽汗塔拉風情園
地址: 青山區(qū)成吉思汗生態(tài)園
名稱: 三藍地毯
介紹: 包頭是內(nèi)蒙古最早用羊毛織造地毯的地區(qū),清代同治年間從寧夏來了邢姓和唐姓二位師傅,開始傳授織毯技術(shù),后來才將織毯技術(shù)傳到歸綏(今呼和浩特)。
包頭織造的三藍地毯有三大特點:
一是用本地復盛園生產(chǎn)的土藍鼓染的毛錢織成。這種土藍雕染的毛線永不隨色,不怕風吹日曬,年代愈久顏色愈艷,人們稱“真色”。染房用土藍靛將毛線染成深藍、淺藍、旅藍三種顏色,用此三藍織成的地毯故稱三藍地毯。
二是三藍地毯主要是用綿羊毛(最好用綿羊羔子毛)紡成的毛線,這種毛線織成的地毯質(zhì)地柔軟輕巧。
三是地毯圖案是“天上取樣人間織”,圖案來源于大自然,山水祥云、鳥獸花卉,也有琴棋書畫等。
包頭最早的地毯房有三合和,其后有天厚成、雙吉慶、吉慶功、謙益成、同義昌、祥記等20余戶。
名稱: 包頭油簍
介紹: 包頭油簍是用紅柳編織而成,里面用舊帳白麻紙裱糊,再徐上豬血或螺馬血。制造技術(shù)看似簡單,其實全靠技術(shù)。
特點:包頭油簍一不漏油且存油不變味,二重量輕便于運輸。是古代油房、缸房(制酒房)的必備品。
名稱: 柿子銅壺
介紹: 銅壺形狀扁圓,如同柿子,故稱柿子銅壺。是蒙古族、漢族人民生活的必備品。同治年間開設(shè)的銅鋪有大成玉,其后有福玉成,郭銅鋪、許銅鋪、丁銅鋪、吳銅鋪、郭銅鋪等。
特點:柿子銅壺外形美觀,閃閃發(fā)光,久用水無異昧。
名稱: 胡麻紙
介紹: 包頭盛產(chǎn)胡麻(亞麻),其籽榨成胡麻油耐用來點燈或做潤滑油。麻桿是居民必備的引火柴。剝下的麻桿皮即成麻。用廢舊麻繩、麻袋等做原料造成的紙為胡麻紙。
特點:質(zhì)堅且薄。
名稱: 蒙古刀
介紹: 是牧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室內(nèi)裝飾品。
該產(chǎn)品采用手工雕刻鑒花的制作方法,造型藝術(shù)另有別致之處。駝身用紅、樺木雕刻而成,刀把以牛角、駝骨制作而成,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購物:包頭百貨
地址:包頭市鋼鐵大街67號
名稱: 蒙古族銀器
介紹: 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即以使用銀器聞名。藏古族銀器品種有銀碗、蒙古刀、蒙古銀壺、飲酒器皿、頭飾銀簪、各種馬具鞍花等。
特點:大方淳樸,精巧細致,色彩紋樣古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其中的樺木鑲銀(蒙古碗)是獲獎產(chǎn)品。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