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非地區(qū)的城市和鄉(xiāng)村,婦女的傳統(tǒng)服裝之一是一種圍在腰間的坎嘎裙。這種坎嘎裙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今天,在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以及馬達加斯加,坎嘎仍受到當地婦女的歡迎。
18世紀中期,桑給巴爾已經發(fā)展成為東非沿海地區(qū)的貿易中心。當地一些婦女別出心裁,把色彩斑斕的葡萄牙手帕6塊縫在一起當成頭巾。由于色彩絢麗,遠看恰似一只只漂亮的珍珠雞,由此被稱為坎嘎(坎嘎是斯瓦希里語“Khanga”的音譯,意為珍珠雞)。
20世紀初,肯尼亞蒙巴薩一位名叫伊薩克的商人發(fā)現,從桑給巴爾來的一名婦女圍的坎嘎上有用斯瓦希里語書寫的“兩象打架,草地遭殃”的諺語。他受到啟發(fā),立即找人挑選斯瓦希里語諺語,并將這些諺語印在坎嘎上。從此,他的坎嘎生意迅速火起來,而在坎嘎上印制斯瓦希里語諺語也成為一種新時尚,并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原來6塊手帕縫制的坎嘎早已被整幅布料所代替,F在,標準的坎嘎為長方形,長1.5米、寬1米,4邊有邊框,中間是圖案。圖案設計多呈中軸對稱,基本花紋分布于中軸線兩側;圖案新穎別致、明快、生動,并富有內涵,比如中心圖案為一輪明月,月下的文字可能是:你的臉像月亮一樣美麗。有些國家的民眾還把領袖肖像或國旗當成坎嘎的基本圖案。
婦女們喜歡坎嘎,不僅因為它漂亮,而且用途廣,使用方便,還適合于各種場合。在大街上、商店里、農貿市場以及其他公共場合,一半以上的成年婦女腰上圍的都是坎嘎。
在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地區(qū)的婚喪嫁娶活動中,腰圍坎嘎的婦女更多。許多婦女外出時,不僅在腰上圍一塊,而且還要帶一塊備用。圍著它,做家務或到田里干活都很方便,而且可以用來背小孩,休息時當坐墊,刮風下雨時披在身上擋風遮雨。如果需要頂東西,還可以把它圍在頭上作纏頭墊,頂起來穩(wěn)當,必要時還可用它包東西。如今,在海邊浴場、游泳池旁,披著坎嘎的女孩也日漸增多。
此外,坎嘎還為男女愛情和婚姻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在坦桑尼亞,男人向女人贈送坎嘎,表示求愛;女人向男人贈送坎嘎,表示愿意以身相許。在新婚之夜,新娘頭上和腰上都要各圍一塊坎嘎,她要把其中一塊送給新郎,作為信物;槎Y用的坎嘎是特制的,要保存起來,留作永久紀念。
如今,在坦桑尼亞、肯尼亞等東非許多國家,每條坎嘎售價在1.5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里,每個婦女至少有一條坎嘎。對許多東非地區(qū)民眾來說,坎嘎不僅僅是一塊布,它已經成為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