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耶路撒冷
55次城池被攻陷,10次被屠城,無數(shù)生命灰飛煙滅,最終,猶太民族數(shù)千年顛沛流離的眼淚,都被巨大“哭墻”所承載。
哭墻寬50米,高18米,抬頭仰望,依稀可以想見當年圣殿的雄偉。墻下,形形色色卑微的信徒,男人、女人、孩童、士兵、白胡子的希伯來老人,不分膚色年齡,無不手捧圣經(jīng),或以額抵墻,低聲默禱;或以掌撫墻,久久哭泣。旁觀如我,也不由感嘆“人生即苦”。
躬身面壁而退,轉(zhuǎn)過身,陽光熾烈,生活的場景卻又流動起來。廣場上虔誠的朝圣者、看熱鬧的游客、大聲招攬生意的阿拉伯商販,形影交錯。
頭戴黑帽的男子和生著卷發(fā)的男孩匆匆趕去猶太教堂,那邊的宣禮員大聲招呼教徒快來做禮拜。喧鬧的人群為生計奔忙,熙攘的市集上,一位頭頂皮帽的男子熱情地邀請我們晚上去他的酒吧……在這座世界上最神奇的城市里,所有這一切就這樣交織著、融匯著。
黃昏,是耶路撒冷最美的時候,溫暖的陽光投射在城內(nèi)建筑的石墻上,整個城市彌漫著金黃色的光輝,明亮而美麗,圣城之圣就在這一刻以最最原始的方式噴薄而出。
圣城情懷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里的柳樹上/因為在那里,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記念你,情愿我的舌頭貼于上膛……懷揣這樣哀傷的詩句,從大馬士革門進入耶路撒冷老城。循著耶酥受難的苦路,無數(shù)迷宮般的巷道鋪展向前,每一塊路石都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照人,三大宗教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城中每一個角落。
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中這樣唱道,“山林的氣息美酒般清爽,黃金之城,青銅之城;耶路撒冷,到處充滿光芒;我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也許,這才是層層宗教歷史悲情之下,古城耶路撒冷的本來面目:所有的苦難與救贖,都只為今世活得喜樂、安心。
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悅 攝影/盧濤
相關(guān)閱讀:
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是位于近東黎凡特地區(qū)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猶大山地,介于地中海與死海之間。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根據(jù)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圣地。城圈面積約1平方公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