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和平之城”,但這座城市4000多年的建成史中,和平與戰(zhàn)爭相伴,重生與毀滅交替,神圣與野蠻并存。西墻是猶太人第二圣殿唯一留存的遺址,又稱哭墻,是猶太人千年以后仰望自己偉大帝國時代唯一的信物。他們在此集會,向上帝禱告或是傾訴。
一個流亡了千年的民族經歷了各種悲苦、流散、種族仇殺,但是他們血脈還在延續(xù),更重要的是他們傳承下來了自己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對于他們來說,文化是信仰的一部分,是塔木德的一部分,是妥拉的一部分,是希伯來語的一部分,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是這個古老圣殿僅存的西墻的一部分。只有在這里,他們才能找到血脈相承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哭墻,聽起來就這么的滿含悲憤。在哭墻斑駁的墻面前靜靜地坐著,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士兵,信徒,和希伯來白胡子老爺爺聊天,看那些年滿13歲的男孩子們在父親兄弟的簇擁下來到西墻前舉行成年儀式。這個時候不禁去想,當1948年以色列復國的時候,他們遙望西墻是什么心情?當上個世紀60年代西墻終于從約旦手中收復的時候,第一批走到這個終于屬于了自己的西墻前面的時候,他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對于他們來說,墻意味著某種空間的隔離,意味某種信仰,意味某種憑吊,意味著人乃至一個民族的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
馬薩達位于猶地亞沙漠與死海谷底交界處的一座巖石山頂。站在山頂上,可以清晰的眺望死海。富于幻想的大希律王,在這個死海邊上的山頂修建了冬宮,城堡矗立山巔,氣勢逼人,像極了指環(huán)王王者歸來里的剛鐸王城。這是個在地圖中幾乎找不到的地方,是公元1世紀猶太人反抗羅馬人統(tǒng)治的最后堡壘。起義的猶太人在這里堅守,被羅馬人的重兵圍城之下長達三年之久,最后無法支撐的猶太人集體決定在公元73年4月15日猶太教逾越節(jié)日自殺殉難。城破之時,羅馬人驚悚的看到了一座死城,960具尸體橫躺豎臥,為了信仰和自由。
馬薩達失陷了,英雄們消逝了,猶太人自此開始流散千年。但是猶太民族卻沒有消亡,因為自由和尊嚴的精神不倒。
直到今天,到了18歲的猶太人不論男女,全民皆兵。他們會來到馬薩達這個地方宣誓,宣誓馬薩達永不陷落,意為宣誓永遠保衛(wèi)自己的國土家園。忽然覺得以色列塑造傳奇的著名的“摩薩德”發(fā)音和馬薩達很像。我想摩薩德的特工們當年一定也來到過這里,在胸口的衣衫下藏起徽章,像到過這里的每一個士兵一樣,星光相伴,死海相望,英雄的靈魂作證,誓死宣誓保衛(wèi)自己的民族和國家。
以色列位于中東大陸交界上,西面濱臨地中海,北接黎巴嫩、敘利亞,東鄰約旦,南出紅海且與埃及邊境接壤,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之要沖,是個南北長約470公里、地形呈狹長型的國家。以色列國土面積雖不大,自然景觀卻極富變化,擁有了只有一整個大洲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地形。有森林覆蓋的高地,也有豐饒的綠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屬亞熱帶的約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點──死海。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