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兩種城市,一種是伊斯坦布爾,另一種不是。
在別處,我們能看到千城一面;在伊斯坦布爾,我們能看到一城千面。
這個龐雜得難以言說的城市,有如假想中的黑洞——
連時空的概念都會因為過多的層次和線索而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毫無意義。
抵達之前,她只存在于傳說中;離開之后,她成了一段幻夢。
而停留的時間,似乎長不過一秒
相較于“伊斯坦布爾”這個經過生硬音譯、含義欠奉的中文名稱,Istanbul無疑更適合也更貼近這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這8個高低錯落的英文字母組合在一起,如同這座城市絕美天際線的極簡剪影。
Is-tan-bul。發(fā)音規(guī)則簡單,表情豐富:以微笑開始,舌尖輕掠過上牙槽,以嘟嘴結束——這就像一個男人接近心目中的女神時變幻不定的情緒寫照,從歡喜討好、糾結嘆息到無奈認命。正如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曾霸氣地宣布:“要么我征服這座城,要么這座城征服我!
置身這座城,就像闖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當中,甚至像掉進了時空的萬花筒里。在蜿蜒起伏的天際線和海岸線間,在迷宮般的街巷間,在蒼涼廢墟和華美建筑間,甚至在長椅上的空酒瓶和它的斑駁陰影之間,你都能被一種戲劇化的畫面感和故事感包圍。
這是一座遠非凡人所能描述的城。她像一幅沒有邊界的巨型拼圖,你能看見無數(shù)堪比藝術品的碎片,卻沒能耐將它們拼湊起來,還原成完整的作品。
所以,我試著用Istanbul這8個字母,把盡可能多的碎片串連,編成一部有趣的辭典。
Immortal 不朽,碰撞后重生
這座城誕生于公元前658年,彼時名為拜占庭。她跨越歐亞兩個大洲、緊扼黑海門戶,因為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和君臨天下的首選之地,先后歸屬于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也因此頻頻更名。
每一次改朝換代的陣痛都是劇烈的,但她也因此一次次重生。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歐洲和亞洲、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個世界的沖突與碰撞在這里反復上演,最終又和諧共存。在建城2671年后的今天,我們既能看到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時常著墨強調的遺跡廢墟和黑白影像,也能看到改造一新的歷史建筑和噴薄的生活激情;我們看到憂傷的美景,也看到歡騰的活力。毫無疑問,她是空間的、時間的、文明的、文化的、信仰的交集,在矛盾中得以不朽。
International 國際化,國籍變得模糊
無論從地理、歷史、文化、宗教還是人種的角度看,這座城都是國際化的最佳詮釋。
在這兒,你完全不必為自己是“外國人”而顧慮,沒有人會因為這種事兒盯著你看——太多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服飾、不同國籍的人在此駐扎游蕩,每個人看起來都如此不同,有獨屬于自己的面目。
不過,在歐洲人居多的歐洲部分,你還是會因為亞洲人的外形而受到矚目,被搭訕的機率也隨之暴漲。人們一旦發(fā)現(xiàn)你,就會用帶有土耳其口音、法國口音、意大利口音和其他莫名口音的英文來個開場白——詢問你的國籍。
經統(tǒng)計,土耳其人民目前最愛的詢問方式是跳著騎馬舞,對你大吼一聲“Gang Nam Style?”并咧嘴大笑,等你跳一段騎馬舞作為回應。
至于其他國家的人民,他們通常分辨不出亞洲人之間的區(qū)別,只能依次猜測: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泰國人?得到幾次否定答案之后,他們才會恍然想起還有一種可能:中國人?!
瞧,在這兒,你可以隨意扮演不同國籍的亞洲人,只要你樂意。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文:Istanbul),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省的首府,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工商業(yè)中心和主要的旅游勝地。亦為歐洲最大的都會區(qū)之一。由于此市位居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了黑海的進出,故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全市9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