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民族園展覽館介紹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8:39 新浪旅游
祖宗堂 展覽館介紹 歷史是大眾百姓創(chuàng)造的,然而常見的歷史文物中,大眾百姓固有的、自然的、體現(xiàn)他們真實生活的文化和生活器物,卻往往被人遺忘。傳統(tǒng)文物展中,我們更多見到的是帝王將相、卿大夫、珠寶玉器的印記。老百姓的用品,由于無法埋藏于地下,隨著時間的流逝,絕大多數(shù)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而恰恰就是那些不能稱其為“出土文物”的生產(chǎn)和生活用品,卻是人類生命文化的寫照。是我們的歷史,是我們的根。 我們的根,就是老百姓的歷史。他們隨遇而安,“沒事偷著樂”,但遇到壓迫也會反抗,也要斗爭。老百姓的歷史隨從于大流、隨從于自然。因此,我們的陳列方式不是以拘謹、編年、傳統(tǒng)的方式布置,而是采取自然、靈活、喜聞樂見的方式布展;我們的展覽原則不是強調(diào)“學術(shù)”,強調(diào)“精品”,而是注重普遍性、真實性、人民性。 我們的歷史,談的就是老百姓的家常事,看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要講他們的行,就從“車”開始;談婚論嫁,就瞧“繡房”;生兒育女,就看“育兒房”;說過去,就拜“祖宗堂”;生產(chǎn)離不開農(nóng)耕、農(nóng)具,生活穿衣離不開紡紗、織布。 百姓家中事,要看真切,還得從“門”而入。雙扇為門,單扇為戶!伴T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歷史的風風雨雨,門總是首當其沖。城門、坊門、宅門;門色、門釘、門檻;門神、門鏡、門符……。門總是引人注目的。門的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出入口,所以我們的展覽,就從“門”開始。 祖宗堂 "祖宗堂"是中國"人"和"神"的統(tǒng)一。 中國先民在幾千年各種生活狀態(tài)中形成的思想信仰,靈魂敬畏,精神寄托是她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囊徊糠荩撬齻兙裆畹闹е。家居神供具,是表現(xiàn)民間信仰具象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充分展示了生活著的人們祈盼神靈保佑的心理,是活人重新圖解單調(diào)、嚴肅“神面貌”的又一次世俗的升華,讓“不露聲色”的神靈,更加理想化,更加接近市民生活。 在大自然的威懾下,在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斗爭中,個人的力量渺小、無力,她們寄托于自己祖先的庇護,寄托于蒼天神靈的保佑,這是她們自下而上的力量,是她們活下去的依靠。于是,她們上香磕頭,虔誠的祈禱,好吃、好喝的物品,要先請祖先、神靈們享受,唯恐怠慢了祖先。她們認為稍有怠慢,晦運便會降臨。 生活著的人希望先人們?nèi)耘c她們共同生活,共同居住,共同抵抗災難。因此,不同形式的神龕都象一座座居住人的房屋,有屋架,有房檐,有門窗,還有福、祿、壽、喜、平安。總之,祖先幸福了,神高興了,活著的人們才會豐衣足食。 由祖先而家族,由家族而家庭,由家庭而兒孫,是這家族的文化,是這家族的精神;是父輩教育兒孫,不要忘記自己祖宗,不要忘記祖先的教育方法。同時,這些豐富多彩的供具、供堂,加強了神靈的致高無上的地位,又繼承傳播了中國建筑文化和雕塑藝術(shù)文化。 民間信仰多種多樣,表現(xiàn)的形式也是多種方式。在這里展出的各種供具,是供奉諸神和展示祖宗牌位的,如神龕、神匾、神臺、神柜、神簽、神卦;菩薩牌位,祖先牌位,父母牌位,族人牌位;供桌、供臺、供品等。由于這些供具是放置在與人居住的房屋里,因此與純宗教或廟里的供具不一樣,更具有人情味,更接近生活,更與同時期的明清家具形式相近,成為與生活相連的物品,留下了民間信仰的生活文化遺跡。 征集地區(qū):山西、陜西、河北、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年代:明代、清代至近代,約600年歷史。 車船驛站 驛站和船塢中,停滿了待發(fā)的車船,這就是歷史的停發(fā)站,人類早期交通狀況和運輸情況。作為運輸工具的船和車,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史的發(fā)展,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船車的記載。中國是最早使用船和車的國家之一。 鋸齒形的鐵瓦,牢牢地套在厚重的木車輪上,粗獷的木質(zhì)車軸承受著打滿鐵釘?shù)能嚰埽徽荞R車如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雖然渾身遍布歲月的裂紋,但仍顯得那么的堅固有力量,仍可以承受貨物的重載和路途的遙遠。 一部部式樣各異的馬車雖然都是木質(zhì)材料制成,但仍是那個時代的財富與地位的象征。每架車的裝飾和轎箱都明顯地顯示出車主的身份和價值!败庈嚒薄拜w車”“路車”“牛車”,這些在長長的車轅上裝飾著刻花的銅飾和鐵飾的馬車,與今天在大街上跑著的小轎車是一樣的性質(zhì),有著公車、私車、出租車之分。 手推的雞公車,送媳婦回娘家的獨輪車,馬拉的轎車,飛奔著的大騾車、四輪木戰(zhàn)車、二輪木糞車、毛驢車、螞蚱車、勒勒車;海船、河船、牛皮筏、竹筏、苗族龍舟、臺灣漁船、采蓮船、送糞船等等,都是老百姓們因地制宜,根據(jù)各自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而產(chǎn)生的交通、生產(chǎn)工具。這些工具主要依靠簡單的機械原理,利用人力、畜力、水利為推動能源的 “機械化工具”。 獨輪車是由人推動產(chǎn)生超過人的載重能力的人力車。而單轅二輪車是早期畜力車的通用形式,以畜力為牽引,產(chǎn)生的載運能力大,速度快,行駛里程遠。當四輪車產(chǎn)生時,主要適應的是城市交通和寬闊道路的使用。 船的使用歷史,雖然比車的歷史早上千年,但受海洋和河流的特殊條件限制,一直都是使用木制結(jié)構(gòu)為主的船體。因此,不管航海技術(shù)發(fā)展多么成熟,船的發(fā)展仍停留在水利和人力的互動關(guān)系中。 因人力、畜力運動力量的限制,人類在蒸氣機發(fā)明前相當長的時間里,交通運輸方式基本停留在馬車、人車、人劃船的交通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文化也就局限在這范圍里。這種原始交通的歷史狀態(tài)在人類發(fā)展史中,持續(xù)了幾千年,只是在最近的二百多年(1712)內(nèi)由于蒸汽機的發(fā)明才引發(fā)了人類交通工具的重大革命。因此,作為文物的原始交通運輸工具至今仍在一些地區(qū)使用,與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仍有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這就是這個專題展的不同之處。 征集地區(qū):山東、山西、陜西、貴州、臺灣、云南、河南、河北、江蘇等地。年代:宋代、明代、清代至近代,約800年歷史。 繡房 “繡房”是中國婦女的“天地”。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從懂事那天起,就步入“女子無才便是德”,開始了“行不動肩”、“笑不露齒”的生活。 在“繡房”里,每一天的對話是梳妝臺鏡子里的自己,她慢慢的梳洗,仔細的觀察。當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兒童變幻為一個靦腆的大姑娘時,青春的紅顏已換成冰冷的慘白掛在嘴角。她除了在靜靜的古琴聲中找到一絲安慰外,不得不抓緊時間趕她的“嫁妝”。繡功出色,才能被人瞧得起,才能夠許配好人家,過上舒心的日子,父母家族臉上才會有光彩。 終于等到出嫁那一天的到來,哪知從姑娘的閨房邁出,卻跨進了婆家的眷房,又一個黑黑、長長的“繡房”在等待她。她又回到了從前,梳妝鏡里的自己一天天在衰老,頭發(fā)越來越花白,“繡房”里早已沒了古琴聲,只剩下一聲聲的嘆息在空空的房間回響。 一架雕花的木床前,有二架古琴橫臥在那里,伴隨著昏暗的油燈,搖晃著的纏腳架,淺淺的銅盆,笨重的柜子,冰冷的花瓶,硬硬的腳踏板在那里。 征集地區(qū):江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年代:清——近代,約400年歷史。 書房 是讀書學習的地方,也是修心養(yǎng)性的地方。 書房是男人的“世界”。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在“男尊女卑”的教育思想下,只有男人才有機會讀書,因此,在未產(chǎn)生學堂的近百年前,書房擔負著教育的責任,象征著教育的殿堂。 書房中堂上掛著的字匾,講述的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 書案上的“文房四寶”、書架上的“四書五經(jīng)”、多寶格里的“奇山玉石”、古畫筒里插滿的“名人字畫”,這些都是書房里必備的物件,都是學習的工具。 書房中堂上的太師椅,可是準備給先生和父母坐的,學生只能坐在二側(cè)的位子上。“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先生就是老師,老師的教訓,就是父母的教訓,當學生的必須洗耳恭聽,不得違背。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講的就是書房讀書的辛苦而換來的成績。一旦為人做官或長大成父了,這時的書房就變?yōu)闈撔纳⒌牡胤剑嬲蔀椤盎畹嚼蠈W到老”的環(huán)境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與“學而優(yōu)則仕”,卻使書房又成了男人辛苦的地方了。 征集地區(qū):江西、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年代:明代、清代至近代,約500年歷史。
【發(fā)表評論 】
更多關(guān)于 親子游 主題樂園 民族園 的新聞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