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之水——怒江
如果說,“三江并流”是大自然在華夏大地寫下的一個“川”字,那么這個神奇的象形文字,氣壯山河,意味深長,落下的第一筆,便是怒江。
丙中洛,怒江峽谷中極為罕見的壩子,不足0.4平方公里,居住漢、怒、藏、僳、獨龍、納西等不同民族五千余人。在宗教信仰方面,除了藏傳佛教之外,還有天主教和基督教,呈現(xiàn)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生態(tài)的美好景象。
丙中洛觀景臺,如同公路彎道拋出去的一個制高點,站在上面仿佛雙腳懸空。怒江在深淵峽谷形成了一個扇形半島,散落幾戶人家,院前屋后遍植桃樹,被譽為桃花島。桃花島下游數(shù)百米,是怒江第一灣。春、秋兩季,游人不絕。其實,怒江最美是冬季,尤其是大雪之后,碧綠的江水,宛如女人胸前一串水汪汪的冰種翠玉項鏈。
說到怒江的橋,雙虹橋是無法繞開的。雙虹橋在保山燙習鄉(xiāng),是怒江上最古老的鐵索橋。公元前四世紀,滇川通往緬甸、印度、阿富汗的西南絲綢之路,比大名鼎鼎的西北“絲綢之路”的資格還老。從前成都的蜀布、絲綢與云南的鹽巴、茶葉,匯集于西南大商埠永昌(今保山),再走過茫茫四十里西山梁子到達怒江東岸擺渡,水急浪高,木船到了江中心,顛簸如葉,一旦撞入漩渦,十分危險,岸上船上的人都只能怔怔地看,因翻船喪命的事太多。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永昌知府陳孝升帶頭捐資 ,在怒江修建雙虹橋,利用江心礁石為墩,分架東西兩段,東段15根鐵鏈,寬3米多;西段12根鐵鏈,寬近3米,全長160多米,兩岸橋頭關樓為穿斗式木結構飛檐,氣勢不凡。雙虹橋,結束了怒江上無橋的歷史,兩百多年,一路走來,依然如故。
怒江大峽谷,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峽谷比科羅拉多大峽谷長。科羅拉多大峽谷從支流巴利亞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長也不過440公里。怒江大峽谷單云南段從龍陵的老卡起到貢山的丙中洛,足足600公里,西藏境內還有多長,無法..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