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村里嘗到了旅游業(yè)的甜頭,意將那些遺跡做為一個觀光項目開發(fā)出來,遂將殘存的古墻修飾一番,但那些頹垣被新磚包砌,反而顯得有些做作。在村口,立了塊當(dāng)代詩碑,鐫以納蘭容若的《南鄉(xiāng)子o柳溝曉發(fā)》——題為此,文卻是納蘭的另一首《南鄉(xiāng)子》。此番移花接木的附庸,估計是考慮到前者之題雖有柳溝之名,但其文乃是懷念閨中愛人之作,凄婉幽怨:“曙色遠(yuǎn)連山色起,青螺;厥孜⒚洿涠!薄缓辖畧龉湃;而后者雖然無題,但也未必不是因柳溝而寫,其文則詞句鏗鏘,氣勢蒼茫:“曾是當(dāng)年龍戰(zhàn)地,颼颼。塞草霜風(fēng)滿地秋!薄蠎压胖。
柳溝官方對外的旅游宣傳以“鳳凰古城”稱,但有人查閱古藉,言并未有此稱謂。又說攀登至村東十里外的燕羽山頂俯瞰,可以看出柳溝古城形狀如同一只展翅的鳳凰。多年前我也曾登頂燕羽,當(dāng)時無知,并沒有留意山下的村莊,至今未詳此說。反倒是我覺得,柳溝從它的輝煌到衰落,現(xiàn)在又以另一種方式繁華起來,并且超過以往,讓人們富庶、愉快,倒是有一些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況味,思及此,我也就認(rèn)同了“鳳凰城”之名。
但并不是所有的古軍防村寨如此幸運,比如東紅山村。
此村名不見經(jīng)傳,在柳溝西邊十里之外,隔著一座不算高的山,兩村之間,有長城相連。一個周末,輾轉(zhuǎn)乘車來回200公里,僅僅為了一頓宴席,對于我們來說,都感覺有點浪費。此時此刻,天高地闊,云淡風(fēng)清,野山徑斜,荒樹參差,無PM2.5之傷肺,無PPT任務(wù)之勞神,何不趁此來段插曲?對于一群熱愛大自然,熱愛古跡,熱愛饕餮,熱愛生活的人來說,沿長城遺跡,在荒野中徒步,翻越一座小山,行十余里,是不錯的餐前開胃活動。
穿過東紅山村的故長城幾乎消失殆盡,僅在村中心,有一高踞的土夯墩臺,隱隱看出是當(dāng)年的長城敵樓,上面立了根電線桿,村子的高音喇叭就在上面。沿著土墩下面的村巷向東行去,路邊多半廢棄的老屋,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老屋子的磚,都是長城磚。自清代以降,朝庭放棄了長城做為防衛(wèi)工事后,村民拆下城磚,用以建房,砌墻,百多年來,村落附近的長城,要么消失,要么只留下夯土實心。
不過兩三分鐘,就已出村,此時冬天剛過,還沒有到耕種季節(jié),田野里渺無一人,莊稼地和荒草坡連成一片,流水蝕成的溝壑隔斷道路,溝壁上刺灌叢生,遠(yuǎn)處,山間的長城痕跡還算清晰可見,蜿蜒而下后,到田野里則變得模糊,不仔細(xì)觀察,幾乎看不出來——土墻在時光中溶化了。仔細(xì)觀察判斷,在黃土間隱約看出一條土坎,而敵臺則更象原野中的土包,它們和莊稼地以及荒坡一起,被雜樹野草點綴著。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